第212章 云水亭

过了半晌,有弟子敲门,安九黎应了一声,便有两名弟子,一人抱着一摞书籍,另外一弟子抱着卷册,放在了桌子上。

两名弟子告辞而去,安九黎望着桌子上的书册,陷入了沉思。

果然,自己还是草率了,墨门发展了整整三千多年,要是全部整理出来,恐怕不止这些。

安九黎坐下来,一一翻看,先是看那遗落书籍,里面详细记载了每代墨家巨子的生平以及贡献,从墨家祖师墨翟开始,一直到前代巨子墨言,按着历代巨子的生平,大概就能看出这几千年来墨门的发展脉络。

另一摞卷册,里面详细标注了墨家的势力范围内的领地,另外还有各分盟的分布情况。

像墨门这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书院,朝代的更迭,一般都不会影响墨门的势力领地,像如今的宁帝国,燕家为了拉拢各势力,立国之初就颁布了宗门领地承袭的相关法令。也就是说,从前周到如今的宁朝,像君山书院这样的传统书院,其势力领地是不变的。

甚至为了拉拢这些宗门,以此来牵扯开国之初的异姓王,朝廷还增加了君山书院的领地,从靖武朝开始,靖武皇帝取缔了像神羽司那样的组织,听从管公衍的建议,以南征为借口,大肆削藩,很多异姓王也是敢怒不敢言,这么一套操作下来,宁国异姓王大多都降为公侯,有的甚至就沦为了平民。

他仔细翻看了君山书院领地的变化,君山书院的领地从第一代巨子开始,一直在扩增,中间一段时间受到其他各宗派的压制,领地略有缩减,可总体上,领地增加了不少。

君山书院下辖有三个大家族,分别是庾氏、桓氏和谢氏。庾氏大多是颍川一带南迁至君山附近,这些氏族来的较早,势力也是三大家族当中最大的一家,当代家主庾大成,是个武人。桓氏一族,来的较迟,在第十六代巨子当任时,从兖州一带奉旨领封地落户这里,家主桓灵楚,最后的谢氏一族,是属于本地氏族,相对来说,势力要比其他两个家族要小很多。

他发现,自己置身长安,之前对宁国的四大家族,最多也只是耳闻,来到君山书院,真是增长了不少见识,四大家族的势力几乎是遍布宁国各地,比如这卷册上标注出来的庾氏和桓氏。

君山书院奉行的也是管公衍变法后推行的均田制,为了制约三大家族,除了庾桓谢三族以外,其余平民土地都由君山书院统一调配,这样也就避免了三大家族对民间的土地兼并。

安九黎不由得感慨,怪不得管公衍主持中书省这么多年,一直深得靖武皇帝的信任,他可不光是一个书生那么简单。

安九黎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就坐在桌前,一页一页地翻看。

不知不觉,三四天的光阴一闪而逝,直到翻完了最后一页卷册,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他实在太困了。

倒也并不仅仅因为这两摞书,主要还是因为晚上没睡好,这几天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一闭上眼,半睡半醒之际,就奇怪地发现屋子里有乒乒乓乓的动静,椅子倒了不说,拴好的门也无缘无故地打开,关键是门栓完好,根本就不像是风吹开的。

一晚两晚倒还可以忍受,可夜夜如此,安九黎着实心态有些崩溃。想着该不会是老巨子还有未交代完的事,找上门来了。

可转念一想,不太可能,当初他去幽冥界,那鬼差挺敬职的,按理来说,老巨子一闭眼,就该有鬼差带着他去幽冥界才对。

安九黎走出门,来到书院的食堂里,吃了点东西,觉得腹中差不多饱了,这才又转身回到了听雨轩,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刚来君山,弟子们图个新鲜,还是他们没见过这么年轻的巨子,很多弟子都把目光聚焦在安九黎身上,似乎还在指指点点地讨论着什么。

这让安九黎很不舒服。

回到听雨轩,夜色渐浓,安九黎倒头就睡,现在接了君山书院这个烂摊子,安九黎发现自己比以前嗜睡了很多,他这种境界的练气士,其实一两个月不睡觉都没事,可现在不同往日,安九黎一闭上眼睛,眼前就冒星星。

果然,半夜里,安九黎感觉床头有人,而且还摆弄着自己的头发,他一下子转过头去,发现什么也没有。接着他又睡着了,时间来到深夜。哐当一声,门栓毫无征兆地掉在了地上,房门被风一吹,敞开来,听雨轩靠近池塘,冷风嗖嗖地往屋子里灌,安九黎被风吹醒,只能起身来到门前,皱着眉头思索良久,实在想不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无奈,他只能关上了门,转身打算回去睡觉,刚走了两步,隔着窗棂,他看到一个身影,披头散发地走在屋外的廊道里。这一下,安九黎可彻底坐不住了,他单手运转气息,就等那人影一靠近,一记雷掌就要打过去,可那人影似乎跟安九黎闹着玩儿,从廊道里一闪而过,看起来足不履地。

他也分不清这到底是人是鬼,按理来说,这君山书院里,墨家弟子几乎都是练气士,不可能有游魂一类的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