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星际居民说道:“我从未在现实中看过日出,但当我在 Nova 中体验地球的朝阳,我感受到了某种奇妙的情感。或许,我们不需要地球作为物理上的家园,但我们需要它作为文化上的家园。”
这让人类开始思考——真正的归属感,来自物理世界,还是文化认同?
非洲市场的“宇宙智慧的承认”
在非洲,Nova 的“宇宙智慧联盟”正式与多个外星智慧体建立了初步联系,人类发现,某些高等智慧体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它们不再拥有‘归属’的定义,而是完全成为宇宙的一部分。
张倩在紧急会议上报告:“林总,我们的外星智慧合作伙伴已经提出,他们无法理解人类的‘家园’概念。在它们看来,宇宙本身就是所有生命的家园,而不是某个特定的星球。”
这意味着,人类必须思考:
我们的归属感是生理本能,还是文化产物?
如果我们能在宇宙的任何地方生存,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家园’的概念?
如果外星智慧已经超越了归属感,我们是否也应该向这个方向进化?
林小慧启动 “宇宙归属研究计划”,核心目标是探索人类在宇宙文明中的定位,并确保人类不会因科技进化而失去自身的核心价值观。计划内容包括:
宇宙智慧共存协议:研究如何在保持人类身份的同时,与更高级的智慧共存。
归属感与文化研究:分析归属感是否是人类独有的概念,还是所有智慧生命都曾经历过的阶段。
地球作为智慧遗产计划:确保即使未来的人类遍布宇宙,地球仍然被视为文明的起点,并得到保护。
在南非的一次实验中,Nova 让人类与外星智慧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最终,双方得出的结论是——归属感并非物理性的,而是情感与文化的产物。即使未来人类进入宇宙,人类的根,仍然会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