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发奋的小王爷

太傅一向对李泓暄爱护有加,可同时又恨铁不成钢。

这次知晓李泓暄猎苑受伤又被御史围攻,老太傅直接气病了。

直到听闻王府为羽墨出殡,闹出许多动静,流出不少传言,老太傅再也按耐不住,硬撑着上了朝,打算和御史们辩一辩,却刚好遇到了二妃敲登闻鼓。

不过对于太傅的一片“慈爱”,李泓暄原先则是同老鼠见了猫一样,能躲则躲。

可这回不行,他告诫自己必须立起来。

婉儿和小芸为了自己,登闻鼓都敲了,自己即便被太傅打板子,又如何?

是男人总要有担当。

谁知这次太傅看着李泓暄呈上的内容,激动到老泪纵横,连嘴唇都哆嗦了,直往李泓暄身上扑去。

李泓暄吓了一跳,以为太傅的板子就要来了,谁知太傅颤抖着拉着他的手说道:“苍天有眼啊,原来这孩子是大器晚成。”

说完,竟大哭起来。

李泓暄不明所以。

到了晚间,老太傅依依不舍送走了李泓暄。

立即沐浴焚香,郑重其事来到一间静室。扑通一声跪倒的蒲团上,抱着一块无字牌开始嚎啕。

“老弟呀!你的外孙有出息了,当年我迫于权势,护不住大朗,眼睁睁看着他血染金殿。这么多年了,你不会怨我吧?我留着这条命,日日懊悔,我发誓要替你看好你的外孙,你看,你的外孙如今有出息了。老弟呀……”

窗外,一轮明月,洒下淡淡银辉。

默默守护着世间的梦。

无声,却不乏力量。

【为爱发电之学习笔记分享】

【重要考试必然要把名字封掉,为了公平。

我一开始想当然的以为科举也是如此,但在查阅资料时才知道,始于隋代的科举,一直到了宋代才全面铺开糊名制。糊名据说武则天时期提出,但并未形成定制。

到了宋代,糊名还曾被人质疑。如范仲淹、苏颂等,都曾提到糊名过于冒险:平时声名狼藉,考试成绩上佳,你录取还是不录取?

额,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好角度。

但最终历史的潮流还是挡不住考试糊名的趋势。

宋太宗殿试实行糊名考校。宋真宗时期推广至省试。宋仁宗又推行于各地方的举人考试。

从此糊名制全面铺开,并形成了定制。此外,为了进一步防止考生笔迹被认出来,科举还采取将考生原卷(称为“墨卷”)统一用朱笔另行誊录,以誊录本(称为“朱卷”)送考官评阅的方式。

考试这件事,真是越来越严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