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平乱功成获嘉赏 近佞身危欲归乡

田夫人听了杨相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温柔地说:

“老爷考虑得周全极了。如今钱宁、江彬这类奸诈小人,专权弄事,把朝廷搅得乌烟瘴气,纲纪混乱。圣上又对他们盲目宠幸,老爷您刚直不阿,光明磊落,难保不被他们暗中忌恨,使出各种阴险手段加害。请求退休的计划,确实是一个明智的保全之道,只是不知道圣上能否应允?”

杨一清目光坚定,自信地说:

“不瞒夫人,今天早上朝,圣上就不由分说地指责我好几件事,说我揽权专政,在朝廷上飞扬跋扈。我当即不卑不亢地告诉圣上,一定是有小人心怀叵测,妄造流言,妄图迷惑圣上的视听,并苦口婆心地劝圣上‘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哪料圣上不体谅我所说的肺腑之言,反倒面露不高兴,怀疑地问我所说的小人究竟在哪里。幸亏我沉着冷静,委婉得体地应答,圣上这才转怒为喜。因此,我看到这种波谲云诡的情形,唯恐圣上偏听不明,被那些谗言蛊惑,从而毁掉像我这样的忠良之臣,这是必然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与其等到失去晚节,声名狼藉,不如趁早果断罢休,所以我才有归田的坚定念头。如果说圣上不准,我料想绝对没有这种可能。如今钱宁这类阴险小人,只怕我不肯请求退休,如果我果真呈上请求退休的表章,即便圣上一开始有留用我的意思,钱、江等人也一定会不择手段地怂恿圣上,歪曲事实,恶意中伤,最终批准我的请求。我在表章上再言辞委婉、情真意切些,圣上必然会批准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一清说话时,眼神中透着决绝与坦然。

此时,杨相的儿子名叫克贤,年龄才十三岁,他聪明伶俐,乖巧懂事。

听了杨相这番深思熟虑的议论,也恭恭敬敬、一本正经地说道:

“爹爹刚才和母亲所说的,孩儿都仔细听在耳中,也觉得很好。在孩儿看来,做官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有荣耀和权势,但实际上却是最辛苦、最劳心劳力的事情。别人还在温暖的被窝中酣睡,五更天刚到,就要急匆匆地起床准备上朝。每天还要毕恭毕敬地面见皇帝磕头,长时间跪在那里说话,身体和精神都承受巨大的压力。年轻人身强力壮,还能勉强吃苦,像爹爹这样的年纪,早起晚睡,怎么能吃得消这样的苦?官不能不做,古人说:‘显亲扬名’,正是这个道理。但如果长久做下去,也实在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意思。不如依照爹爹的深谋远虑,辞去那高高在上的爵位俸禄,安稳舒适地在家生活。每天不必早起,可以睡个安稳觉,没事的时候,或者和朋友开开心心地下棋,或者自己悠然自得地看书,或者和母亲温馨地闲聊,或者教导孩儿一些古往今来的有趣故事和深刻道理,在家享受这简单而纯粹的清福,多好?等爹爹健健康康地活到一百岁,那时孩儿也长大成人,学有所成,就看着孩儿去考中状元,再像爹爹这样为国家和百姓做大官几年,为皇上家建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功业,立下一些令人敬仰的赫赫功劳,到那时再学爹爹今日归田的高明办法。”

公子说完,

杨公忍不住大喜过望,开怀大笑道:

“我儿,为父就照你说的,明日上朝当面奏一本,坚决归田就是了。”

杨一清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

不多时,丰盛的午饭摆上桌,夫妻父子其乐融融地用过饭后,杨相便命家丁把徐鸣皋等人请来,有要事当面说。

家丁点头哈腰,答应着前去。不多会儿,徐鸣皋等十位英雄便风风火火地齐聚丞相府。

杨丞相与徐鸣皋等人分宾主坐定,

徐鸣皋率先拱手问道:

“丞相见召,不知有何重要示谕?”

杨丞相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神色凝重地说道:

“各位将军有所不知,当下朝廷被宦官专权,钱宁、江彬等人深得圣上宠幸,无法无天。眼看朝廷纲纪混乱,一片乌烟瘴气,难以收拾,老夫实在是痛心疾首,不忍目睹这惨状,圣上又偏听不明,被奸佞小人蒙蔽。如今老夫年事已高,精力有限,实在无力顾全这错综复杂的朝政,与其空占职位却无所作为,不如当机立断,解除官职归田。因为将军们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忠诚义气向来显着,所以老夫特地请各位到这里,告知一声:老夫请求退休之后,各位将军应当以报效国家、拯救苍生为重,铲除奸恶为念,万不可有丝毫懈怠;而且宸濠的叛逆之心虽然尚未完全暴露,但从种种迹象来看,他终究一定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到那时全仰仗将军们挺身而出,竭力征讨,以保国家安定,护百姓平安。老夫虽请求退休,实乃无奈之举,还望将军们听从老夫的肺腑之言,相互勉励,携手共进,如此老夫便心满意足,对国家的未来也有很大的期望了。”

杨丞相将徐鸣皋等人语重心长地勉励了一番,眼中似乎有恋恋不舍之意。

究竟徐鸣皋等人说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