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颍州治下七县,其中五县为下县,只有临三河平原的两县评为中县,而三河港因地理位置特殊且商贸繁华被特列为州府直辖,由州府刺史直派亲信掌印镇衙,没错三河港虽行政上是镇邑,但官衙品级与县衙等同,刺史委派的令官一般是从七品的州府佐员,升迁平调皆从县官惯例。

三河镇为何如此得颍州府衙青睐,无他,商贸发达,税赋惊人罢了。以一镇规模光一年的税赋足以抵上颍州治下那五个下县一年税银的总额,可见其商贸之繁华。

若不是朝廷不允,颍州州府都想移衙至此,甚至妄想在此建新城。

三河港不光是连接魏国玉海青海东海海运航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远道而来的楚国远海船队最喜欢的货物中转点和物资补给点,若行程充裕,跑船的船商都愿意来此停靠休整中转。

这一切得益于几十年前一位令官的高瞻远瞩,规划有致,构思深远,不消几年工夫三河港发展得更加繁华,带动左近州县百姓也沾了光,足见其高才。

这位令官的经典政绩便是在临近码头处建设一片规规整整的仓库群,布置如棋盘般齐整,距离间隔恰当,每座仓库独立又统一,且考虑水火隐患修有明渠,仓库四角蹲坐有一排大水缸应急走水,且仓储区配有专司巡更队伍昼夜轮班巡察以备不测。

最经典的是这般功能齐全且令货主放心的仓库租赁费用低到难以置信,对那些动辄几艘货船的船商来讲几乎是白送。

一支大型船队停泊三河港在此采购补给生活物资时达到一定额度的还能免费占用仓库几日,具体章程可依据实物货单明细呈验。

常年跑船的船商们哪里见识过这般广阔胸襟?还不自投罗网?在此停靠休整补给,甚至有的还把三河港当作常驻点。

这位令官的营销手段太过高明,阳谋也。远程的船队管事或东家都愿意来三河镇歇脚采买物资补给,甚至专门跑过来中转采买货物。

一传二,十传百,三河镇之名甚至在楚国海商流传,商贸气氛愈加浓厚。

三河镇逐渐被颍州州府重视青睐,能派来主政的皆是州府的精干人才,等闲庸人可不敢赴这滩火坑。

惯于阿谀逢迎的庸才们是有野望的,可不是来跳火坑,如此紧要之地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错,一旦税赋有恙的话别说靠山靠不住,连靠山都得解拿到京城问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镇鼎五县啊,魏国独此一例啊。

试问谁敢胡闹瞎搞?

仕途不保?

呵呵,怕是人头难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