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流言蜚语

“微臣不愿再与这群野蛮人为伍,两三载后与他们分个清楚是非曲直就好。”

“愿降服归化朝廷者,接受教化为其服务;反之则毫不留情斩尽杀绝!”

“殿下一律不可手下留情。”

面对这份沉重的心事和决心,扶苏也表了态度:‘我亦非曾经软弱少年。”

“未消除外部祸根之前何谈安宁家园?这段历史蕴含了多少耻辱泪水啊!” “为了这一天整整六十个春秋,期间有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壮志豪情消逝在这片土地……所以我们不会再怜悯任何反对之人!记住这个准则:抗拒朝廷意志的人必将面临最严苛惩罚!

最终两人会意地笑起:匈奴覆灭之时便是今日!

“若有官员刁难,还请殿下替微臣辩护几句。”

将军接着解释原因:“这些异域人士嚣张跋扈、侮辱帝国威严该死!只不过手段略微激烈了。”

这时一群面带哀愁的使节正陆续离开宫门。见到浩大的宫廷卫队停下脚,神情卑谦无比向扶苏鞠躬行礼

心思深藏,暗自想道: 让他们都铭记这一时刻 -【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天下从来不缺忠贞之人,他们知晓自己的使命是为殿下效劳,因此作战时毫不犹豫、视死如归。

“殿下务必要好好照顾他们的家属。”

景云深感其诚,神色庄重地点了点头。

“从此之后,奋勇向前的战士将源源不断地出现。” 扶苏苦笑着说。

他神情凝重地补充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困惑,该如何不负黎民百姓那殷切的期盼?”

“他们不惜献出生命以示信任,我又能怎样回报这份重恩?” 扶苏不禁叹了口气。

“您做得已经很好了。关心民间疾苦,为大众排忧解难,绝非人人能做到。” 语气坚定地说着,但随即话锋一转,“最近士人间有传言说‘国家的动荡都源于阁下一人’。”

还有同事不断上奏指责他杀匈奴使者的举动违背信义,这必将使秦国丧失盟友的信任。

听到这里,扶苏的脸色变得有些难堪:“这只是流言蜚语,大人不必理会。”

却戏谑地回应道:“与我实说吧,弹劾我的奏章现在堆得有多高了?是腰间高还是肩上那么高呢?”

扶苏无奈地道:“您的确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那些奏折堆起来只怕还要更高。”

提到朝中局势时,两人又陷入一阵沉思。最后 深意地说:“殿下方寸已乱,人心本难测。” 见扶苏尴尬难堪的样子,他才缓和情绪打趣道:“好啦,暂且不说这话题。”

然后话题转向国政与民生。

在提到田舟(原田师兄)的升职建议时, 建议另设机巧尚书一职来体现他的贡献。但因涉及复杂的权谋与利益分配,始皇帝返回后未必会认可这个提议。对此,田舟表达了他的退让态度。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也理解事态微妙。

———

回到府邸,扶苏依然记挂着田舟应得到公正待遇的问题。田舟不仅参与了诸多重大项目的建设,而且对冶铁技术和水力纺织设备的研发做出巨大贡献。修建横跨渭河的大桥也有他的心血。

为此,扶苏着手编纂《小号·松柏志》,试图为秦墨及其同僚记录并表彰其成就,即便士大夫圈子中有不少人不愿认同。当报纸发布后引发了不小的波澜,特别是文官集团一致要求进一步调查田舟背景及其资质,武将群体也在推动对军队改革提出新诉求,并引发广泛讨论。

面对朝臣质问以及各种复杂局面,扶苏感到压力山大。他决定先向父亲求教处理方式再做决断,于是修书给正在外地休憩的父亲寻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