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和谢锦南持相同观点:“你大哥说得没错,要是难民不多,官府或许能妥善安排,维持秩序。”
“可若难民数量超出官府的承受能力,那必定会乱起来,甚至引发暴动,到时整个州府都会陷入混乱,万一那些难民逃窜到村子里,我们就危险了。”
谢二勇面色一变:“那..咱们该怎么办?”
谢家听完锦绣的话,都紧张了起来。
谢老头开口道:“先将这事告诉村长吧,让他去各家通知一声,好让大家有个准备,然后一起商讨。”
大家都没有异议。
谢锦南和谢老头去找宋建国,不巧的是,宋建国去了镇上,两人将消息告诉宋晋就回家了。
晚饭前,宋建国上门来了。
宋晋也是读书人,事情想得长远,和自家爷爷一通剖析后,宋建国便将此事重视起来。
“小晋说得有道理,咱们要早做准备,锦南,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谢锦南点点头,语气沉稳:“村长,我们最好每天都派人去打听消息,只有了解难民的数量、动向以及官府的应对措施,才能及时做出应对,我们提前找好藏粮食的地点,必要时再加强村子防御。”
宋建国听得眼神一亮,感慨道:“大郎啊,还是你脑子灵光,小晋跟我说,你给他讲解的书本知识,比书院的夫子还要易懂,他受益良多,往后还得拜托你多些教导小晋,老头我在这谢谢你了。”
说着,就要向谢锦南鞠躬。
谢锦南忙将人扶起,“村长折煞我了,小晋敬我如兄长,这是自然的。”
宋建国看着一旁的谢老头,笃定道:“谢二哥,你家大郎这么有才学,明年准考上秀才。”
“呵呵,小晋也是个聪明孩子,他们两个都是我们村的希望。”
“哈哈,承谢二哥贵言!”
两老头互相恭维着,脸上笑开了花。
次日清晨。
各家各户都将稻谷晒好入仓了,宋建国在空了的晒谷坪上召开村民大会。
宋建国站在一块平石头上,村民或站或坐,团团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