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周桓王气吞万里,挥剑直指苍穹碧。谁料神箭忽飞来,穿胸透背英魂泣。
诸侯愤起同仇敌,誓将神权化尘迹。血染战袍志未休,千秋万代铭忠义。
华夏历1978年,周室的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周王姬林欲将朝政大权交予虢公林父,这一消息如疾风般传遍了各诸侯国。郑庄公闻此,怒不可遏,当即派兵割了周王室温地的麦子以及成周的禾稻。一时间,周、郑之间的矛盾如即将喷发的火山,愈发尖锐。
郑庄公此举,无疑是对周王权威的公然挑衅。而周王姬林,虽心中恼怒,却因郑国实力强大,一时也无可奈何。
时光匆匆,华夏历1982年。周王姬林为了制衡郑庄公在朝中的势力,任命虢公林父为右卿士,以此来分郑庄公之权。郑庄公深知周王的意图,对周王的不满日益加深。
华夏历1990年,周王姬林终于下定决心,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务。郑庄公亦不甘示弱,遂拒绝朝觐周王姬林。周王姬林自觉王室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挑衅,为了维护周室的权威,他决定亲率王师,并征调陈国、蔡国、卫国三国之军,联合进攻郑国。
郑国这边,郑庄公面对周联军的来势汹汹,毫无惧色。他召集了众大夫商议应敌之策。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郑大夫子元率先发言:“主公,此次周联军看似强大,实则有隙可乘。陈军因国内动乱,士无斗志;蔡、卫军战斗力亦不强。我们可先攻其两翼薄弱部分,造成周左、右军混乱而败,尔后集中兵力合击周中军,定能取胜。”
郑庄公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诸位觉得此计如何?”
大夫曼伯拱手道:“此计甚妙,末将愿率一军为右翼,攻周军左翼。”
大夫祭足也出列道:“末将愿领一军为左翼,攻周军右翼。”
郑庄公见众将齐心,心中大定:“甚好!大夫原繁、高渠弥,你二人合率一军为中军,随本公配置于左右两个方阵中间,稍后相机出击。”
众人齐声应诺,士气高昂。
秋日的繻葛,战云密布。周王姬林亲自指挥着由周军主力组成的中军,威风凛凛。虢公林父指挥着右军及配属的蔡、卫军,周公黑肩指挥着左军及配属的陈军。周联军旌旗蔽日,声势浩大。
郑庄公的身旁,站着谋士高渠弥。高渠弥向庄公献上一计:“主公,如今传统的车战战斗队形已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局。臣建议改变阵形,将隶属徒兵以五个人为单位,分散配置于每乘战车的左、右、后方。如此一来,徒兵与战车相互掩护,定能形成攻防自如的强大阵势。”郑庄公微微颔首,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布下这‘鱼丽之阵’!”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郑国的军队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变阵士兵们们迅速而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眼神坚定,充满了战斗的决心。战车步兵兵紧密配合,整个军阵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战鼓声声,旌旗猎猎。郑庄公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他站在中军的战车上,高声喊道:“将士们,今日之战,关乎郑国的荣辱兴衰。我们要让敌人知道,郑国的勇士无所畏惧!”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战争的序幕拉开,郑庄公果断下令:“中军听令,看见摇旗就击鼓,击鼓之后就前进!”
郑大夫曼伯率领着郑军的右方阵,如猛虎出山般向周室联军左翼的陈军扑去。陈军的士兵们原本就士气不高,面对郑军的凶猛攻击,瞬间乱了阵脚。曼伯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大声呼喊:“杀!”郑军士兵们紧跟其后,喊杀声震天动地。陈军根本无法抵挡,纷纷丢盔弃甲,逃离战场,周室联军的左翼就这样迅速解体。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祭仲指挥着郑军的左方阵,向着蔡、卫两军所在的周室右翼部队发起了冲锋。蔡、卫两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在郑军的强大攻势下,也只是稍作交锋,便难以支撑,纷纷败退。溃败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周室联军的中军,使得周中军的阵势顿时大乱。
郑庄公站在战车上,望着战场的局势,心中已有了决断。他用力地挥动着旗帜,指挥原繁的中军向周中军发动了致命的攻击。祭仲和曼伯所率领的郑军左右两方阵也乘势合击,如三把利剑直插周中军的心脏。
周中军在郑军三军的猛烈合击下,节节败退。士兵们四散奔逃,将领们也无法有效地指挥。周王姬林在乱军之中,奋力想要稳住局势,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一支流矢飞来,射中了姬林的肩膀,他痛苦地闷哼一声,却依然强忍着伤痛,大声呼喊:“撤退!”
郑军的士兵们看到周师溃退,兴奋不已。祝聃挥舞着手中的长戟,大声说道:“主公,此时不追,更待何时?我们应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眼中满是渴望胜利的狂热。
然而,郑庄公却抬起手,制止了众人。他神色凝重地说道:“周天子地位虽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犹在。我们不可过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视和作对。今日之战,已足以让天下人知道郑国的实力。”
小主,
祝聃等人虽然心有不甘,但主公的命令不可违抗,只能作罢。
沉思片刻,他吩咐道:“祭仲,你代我前往周营慰问周王及其将领,以示我郑国与王室和好之意,望能缓和当前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