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五章 对垒

军政分家,以前他不清楚军队的实力到底是怎么样的。现在他统率大军,深入明白了实力。诸葛亮表示这辈子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想要行行险,也是难免的。

总的来说,现在的诸葛亮还是年轻,更有冲劲,一如原本出山时候意气风发,而不是五丈原之时的无尽遗憾与落寞。

当即,诸葛亮写了文书,讲明白了他的战略意图。

一份送到南郡,要那边守着的军队注意,必要的时候一起进攻。一份当然是送给了郭嘉,一旦局势有变,郭嘉要有准备的。他这边被包了饺子,更要郭嘉发兵援救。还有一份,送到了洛阳督军府,军务调动要有明确的备案,这涉及到各种物资以及后备民兵的调动。督军府会转呈王言,也让王言有所准备,及时应对。

到了第二天,便十分干脆的跟着赵云一起,领军进入了巴山,他们要偷偷过去,打曹军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方便指挥,曹操就率军驻扎在鄱阳县,这里距离扬州战场的三处战线都不远,方便他近距离指挥军队作战。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对于如此重要的战场,他不放心把指挥权交出去。

临近晚上,各处的军情陆续快马送至,各地都遭受了猛烈的攻击,全是请求支援。有那么一瞬间,曹操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压力,各处告急,好像下一刻就要完蛋了,那感觉一般人的心性是完全挺不住的。

不过老曹当然不一般,他第一时间就判断出了,是王言亲自过来了。并且他同样判断出了,王言就在芜湖,许褚面对的就是王言。

很简单的道理,王言的目的是全线渡江。因为如此一来,王言就不必跟他老曹全线的隔江对峙。谁都不敢使江边空防,王言渡江,老曹玩完。老曹渡江,对河南进行破坏,损失太大,王言好几年白干。

而一旦渡过了长江,守卫长江的兵力就得到了解放,那么老曹就是兵败如山倒。别看他同样也解放了守江岸的士兵,但是他的一线士兵要靠着人多才能取得优势,同样的,他的二线士兵也是如此,他的军队素质确实是干不过王言的军队。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大军屯驻和大军调动打仗,消耗的粮草是不一样的。即便王言不能打出歼灭战,老曹的粮草也没法支撑更久,旷日持久,曹操必败。

这是一场本就注定了结果的战争,不过这世上多的是不死心,不甘心的人,老曹就是这样。

鄱阳县城的官署之中,曹操头痛的揉着脑袋,一边喝着酒,一边苦思着应对之法。

下边坐着荀攸、程昱等人,这些都是跟着曹操在这边谋划的,也包括统筹粮草之类的。而在蜀地,则是荀彧掌事,带着蒋济、刘晔、杨修等等,有他们跟郭嘉对垒。

曹操不说话,他们当然也不会多说。

在场的都是有智慧的人,都明白王言这一次的猛烈进攻,到底有什么影响。

现在曹操可以动用的兵力有限,没有办法全部增兵,否则的话长江就守不住。而如果只增兵许褚那边,那么其他几处战场怎么办?何况他们也没办法判断王言那边是否有更多的兵力。开战已经一个多月,王言的军事动员力量强大,谁也不知道到底调了多少人过来。

一旦王言这里没挡住,其他几处战线又被打崩,那么扬州这一战就结束了。王言大举进兵,长沙也保护不了多久。之后他们退守蜀地,王言大军围攻,纵然蜀地险阻又能据守多长时间?

想要出奇制胜,又如何出奇?他们连江都过不去。甚至就算让他们一战覆灭扬州这边的十万精锐,控制了江南地区,也于事无补,只能说又多活了十年。因为王言的底蕴在那里,损失十万精锐确实伤筋动骨,但是他们想要北伐,也是难如登天。

强如王言,渡江尚且如此费劲,何况他们的那些小舢板。

在他们的突袭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战果之时,他们就已经败了。又是突袭,又是数倍的兵力,这样的情况都没能打穿王言的军队,取得汉中以及扬州东部,以致于后续的对于长安、洛阳的偷袭行动,迟迟未决以致不能成行。

他们在蜀地的战略,就是守。抵御住汉中的攻击,发现良机,能够给王言方面沉重打击。顺便也等扬州这边的情况,接着再议。

王言的军队越打越多,越打越强,还有近几年他们的高压,以致民心不稳。虽然总是在黑化王言,但是王言那边的传说可是一直流传的。百姓再是愚昧,那也知道自己过的不好,总有逆反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