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五章 老曹不服

至于说生存不适应,总能适应的。不会种地的蛮夷总会种地,不会放牧的汉民,也总是有学会放牧的那一天。

其他的公共建设也已经陆续投入,河西走廊的棉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出产供应。同时在西域的韩遂,也在姑墨那边种了棉花,往凉州运送过来,贸易一些需要的物资,同时耍聪明趁着王大将军鞭长莫及,开始整合西域的力量,与此同时也已经开始向西,对贵霜进行探索。整体来讲,西北的形势一片大好。

占据并州的时间,是要比凉州以及西部草原更长的,整体的建设发展自然更好。不过并州有白波军,他们跟黑山军一样,盘踞在山里。先前的时候,势力一直没有扩张到那边,白波军又十分的懂事儿,不敢北上袭扰,一直在跟关中军阀找麻烦,所以便没怎么理会。

在拿下了凉州以及西部草原,彻底稳定了北方以后,白波军的存在就显得很碍眼。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一支军事武装,活动在自己治下,况且他们的日子其实过的并不好。不过是抢夺了关中百姓的东西,来活他们的性命罢了。

所以王言之前就派赵云、张郃、高览等派去凉州的武将,顺便就把白波军给办了。大军搜山,宣讲一下政策,再打上那么一两仗亮亮实力,基本上就解决了。

抵抗的从来都不是下边的小喽啰,是上面的那些高级人员,因为他们是真死啊。若是王言没有这种政策,不杀他们,甚至都不用兴兵攻打,他们自己就投降了。

其他诸侯大多也是一样的道理,王言不杀他们,很多人都不会反抗,而是会直接倒向王言这边来,甚至主动欢迎大军,给大军提供粮草,派出家族子弟去给王言做手下,他们会热心无比。出卖起现在被他们支持的那些人来,一点儿都不带手软的。

就是因为到了今天,王大将军有治世之能已经深入人心,事实上就算是王言没有统一全国,但是就内部情况而言,已经是过往不曾有过的盛世。社会环境宽松,物质条件在不断提高,文化、精神在不断提高,甚至都有百姓娱乐生活,大军所向披靡,这要不算盛世,那么以前时候为人称颂的文景之治,又算得什么?

可惜啊,王大将军铁了心要弄死他们,一点儿缓和都没有……

综上所述,王言治下的整体情况是十分健康的。事实上自从他在辽东站稳了脚跟以后,治下的情况就一直是十分健康的,那时也是大汉打崩他仅有的机会。

王言的目光看向南方,天下已在手中矣……

随着王大将军的命令下达,军队开始进行调动,吕布、张辽以及渡过了黄河的赵云合兵一处,肃清了长安附近的地区,并且拿下了长安。

这时候的长安,其实已经没人了。先前关东军阀投靠了袁绍,后来又是同曹操交战,驻扎在郿县的马腾也被调了过去,当时王言已经拿下了凉州,马腾也害怕王言呐,所以顺势卷了一部分百姓到洛阳。其他的豪族、富户更是早早的都走了,不是跑去洛阳投袁绍,就是跑到汉中奔张鲁。

其实百姓也是如此,这些年就是一直在陆续的跑路,实在是昔日大汉威权最重的关中地区,已经几乎成了人间鬼蜮,长安更是早都被放弃了。

所以吕布等人的行动进展的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杀了一通不法分子稳定了关中秩序,留下张辽进行初期的分配土地工作,等候着后续的镇压军队以及民官到来,吕布和赵云两人直接统率兵马,怼到了函谷关。

这是往洛阳的必经之路,没有办法绕过去。先前廖化、赵云绕过太行山,是在河北,现在他们是要打河南。洛阳等地的沿河地区,是曹操防守的重点,要渡河的代价太大。

而强攻关隘,更是伤亡巨大,几乎是用人命填,这也不符合王大将军的用兵精神。所以吕布等人兵临函谷的真正用意,就是恐吓曹操,驱赶老曹赶紧着过河滚蛋,趁早把河南让出来。

另一边的黄忠、周仓、太史慈、张郃、高览五将,在青州渡河,并快速南下,封锁各处,目的也是在于逼迫老曹,同时不给老曹迁徙百姓的机会。

老曹现在的局面肯定比同袁绍交战的时候好,但是并没有好太多。

洛阳,丞相府,这是老曹家原本在这里就有的大宅,老曹收拾了一遍刘协以及那一群朝臣,自封了丞相,这里自然也便是了丞相府。

获知了王言派兵渡河来攻的消息,老曹召集了文武,研究着到底如何应对。

“今王言兴兵渡河,正处隆冬,我当如何应对啊?诸公必有良谋,畅所欲言。”

老曹头戴冕冠,身穿鹤氅,高坐上首,持着酒樽,问计群贤。

荀彧老成持重,先开口分析起来:“王言素有谋略,且其势大,今兴兵渡河,必然在于驱我等下江南,不使我等恢复生力,积蓄粮秣。其最重民生,更是不使我等驱河南百姓南下,彼来经略河南。

王言兵强马壮,缓图天下不过是为新得土地、百姓恢复生力。故而我等终必南下,且宜早行,如若不然,恐王言果真与我交战,于我大不利也。”

“未战先怯,实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