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一章 倒戈

今日尔等效命之人,夺尔田产、霸尔妻女,多行恶事,何必与彼等拼命。吾治下如何,尔等定然详知。今日弃暗投明,他日尔等必然与辽东百姓一样生活。吾与尔等机会,现抓住尔等身边欺民之人,吾自惩处,使其为尔等伐山修路建水利,冻饿而死。

吾不要尔等放下武器,尔等更要保护自己,待处置欺民之人,当与尔等分军粮归家,守护父母妻儿,待吾打下幽州,定然与尔等分明。

彼时发放农具、种粮,重分田地,教尔等病有所医,不受冻饿,吾等共同命运,为活的更好搏命。若尔等抵抗不降,两军交战,刀枪无眼,彼时父母无儿,妻无夫,子无父,尔等皆枉死,实不愿也。

吾言既明,尔等还不行动?”

五千余军士,一连喊了三遍,声若奔雷,震荡四野。

这是王言早都写好了,让军士们背下来的。两军交战,攻心为上,既然能不打,那就没有打的必要。所以督促着军士们熟练背诵,如今一起大喊招降。

声音的传递虽然有限,这里又是开阔的平原地带。但是六千人一起放声大喊,声音也是能传出去五六百米,这已经足够了。

现在三面围堵,距离也就是在五六百米的样子,中军最近,只有二百多米,很多人已经在声音的覆盖范围之内。

效果当然是有的,还相当不错。王言目力甚佳,看的可是很清楚。

在说第一遍的时候,敌军阵势已乱。有军官在大声的喝骂,甚至还有打人的。第二遍的时候,阵势乱的更开,变的松散,甚至有的地方空出了一些距离。第三遍的时候,则是已经死人了。有的军官被围在中间,看着仇恨的目光怒不可遏,直接一剑砍死。

三遍招降的话过后,敌军鼓噪了一会儿,王言摆了摆手,亲卫挥动大旗,后方军士开始列阵,沉默的组成了王大将军最喜欢的锋矢阵,他做前锋,后边人跟着砍,简单、直接。

天地寂静,无人说话,两方军阵,只有王言这边在默默的整队列阵,对面的军士们,则是互相交换着眼神,沉默了一会儿,对面的主将终于反应过来,大声的呵斥着,身边人不断的摇动着令旗,队伍中又是嘈杂聒噪起来。

但是令旗的号令,并没有得到回应。

直到,王言看见在对面的军阵中,在夕阳的映照下,有一个人抡起了手中的剑,径直砍在了背对着他的那个军官的脖子上。只不过因为盔甲护脖的关系,并没有见血,只是将那个军官砍的一个趔趄,一时有些发懵罢了。

但不待他回神,便有士兵挺枪扎了过来,接着就是数把刀枪,夹缝中又是好几个人挺枪扎来。眨眼之间,人就死透透的。

这似乎是一个信号,在他们不远处,有另一位军官被捅死,再远处的军卒也开始了行动,一点点的,左右两翼的军阵也响起了喊杀声。最后才蔓延到了的前排的将领后方,或许是积威日深,一时的竟是对峙起来。

而后有人动手,被杀,有更多的人动手,招架不住,便咬牙切齿,通红着双眼,直往王言这里杀来,那狰狞的模样,恨不得吃了王言。

大将军十分淡定,都不用他摆手,自有亲卫上去拦击。他自己则是拿起了弓箭,在还没有交战的时候,连发三根箭过去。敌将躲了一箭,格了一箭,被第三箭穿透了喉咙,摔落马下。能连逃两箭,也算是有些能耐。

毕竟打仗看的就是反应速度,王言用的是三石弓,箭的速度更快,力量更大,能连躲两箭,已是不错。可惜王大将军箭术超神,三箭之间的间隔太小了,没有敌将施展的机会。

在亲卫厮杀的时候,王言就在后边放冷箭,一箭一个,战斗爆发的快,结束的也快,亲卫一个没死,有伤无损结束战斗。

事实上他的亲卫战斗力都很高,他都是调教过的。亲卫全是职业士兵,当然也确实养了几年鸡鸭鹅猪什么的,但是跟随王言的时间长,军事训练的时间也更长,他的亲卫也只有五百而已。

一个可以打四五个精锐军卒,如果结成军阵,一百就能打一千,五百肯定不能打五千,但是游斗之下是没问题的,硬碰硬也能打败两三千人,都很强的。

同时还不断的在全军遴选,个人能力强大的都在这呢。不时的也会下放几个,到各位去做军官,表现的都很好,又是一举好几得都好事……

敌军的内斗还在继续,王言按兵不动,就这么看着,直到夕阳隐去,全军点起火把,骚乱这才停止。最终的结果是,只有少数的一些穿着甲胄的人活了性命,多数人都被弄死了。

这其中,必定有枉死之人。毕竟不是穿着甲胄就是欺负人的,但是杀红眼,被强征而来的百姓可不管许多,毕竟这时候当兵的没有好东西。

虽然这些人是刘虞的麾下,可能比公孙瓒强一些,但是强的也有限。毕竟欺上瞒下,是管理者的基本技能。刘虞是个糊涂的聪明人,手下投其所好,他便自以为治下大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富裕,军卒无犯。但这种事儿,在现在这个时代,以及当今的现状,实在有些难为人了。

至于刘虞被公孙瓒弄死之后,有许多人给刘虞报仇,甚至乌桓人都发兵了。这其中的关系就多了,要说真的纯粹给刘虞报仇的肯定有,但绝对不是所有人,可他们都是打着这个旗号。更多的原因其实很纯粹,就是要干公孙瓒。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打来打去,为的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