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八章 或成黄巾最大赢家

对于军队的兵役年龄,现在并没有完全推行。因为这不只是当兵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物质水平,医疗基础,教育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的,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的。

现在人口生育提到十八岁,这是必要的。多的三四年时间,相比起生十个,只有那么三四个能活到十岁,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服役年龄,虽然现在没有提到二十岁,但是也在收紧,各卫会慢慢的裁汰三十二岁以上,还不是军官的老兵。

基础教育,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好比现在,他就是印出了书,就是把蔡邕也弄过来了,哪里有那么多的师者教书?

至于造纸、印刷对于豪族的冲击,基本是可以忽视的。因为这个根在教育上,在于国家选官体系上,无人教导,把书发的到处都是,有几个认识字能看懂的,这注定需要十年二十年的过程,才能初步的在教育上有一定的建树。

而教育的基础,是物质条件,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才能有时间去学习进步,进而培养出一个什么远大的目标。

同样的,物质条件也决定了医疗基础,看病要花钱,培养医者要花钱,药材要花钱,研究要花钱,如此种种。医者,又决定了婴儿成活,病人得救,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这又是决定兵役的一个基础。

而兵役制度,又决定了保护生产资料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保证自己的生产所得,保证人民的生命,才能不断的改善物质基础,进而推行教育、医疗体系的建设。

汉代人民寿命,普遍在三四十岁左右,他们死于饥饿,死于严寒,死于疾病,死于兵祸。但以上种种之事都在向好发展,寿命是自然而然便提高的。

至少目前在他王大将军的治下,可以很肯定的说,百姓只有死于重病,死于工作时的意外,不可能冻死、饿死,更不可能被敌人打入腹地杀死……

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开始了,王言也是忙的不行。

他整日的,带着一伙十余人的亲卫,骑着马儿到处晃悠。今天看看砖窑,看看玻璃窑口,明天就看看地的翻土进度,后天跟铁匠讨论一下兵甲,看看铁矿以及炼铁的情况,跟木匠研究研究还有什么东西要做,给病人看看病,关注一下各种动物的养殖情况,每天还得跑出去给人看上几个病。

不时的,就得跑去其他的地方巡查一下,看看民官工作是否尽心,是不是又有人想钱想疯了,得关注军队的耕作情况,关注士兵的身体、心理健康,要找各卫司马研究休沐制度,没结婚的研究婚配事项,盐场也得注意,这也是赚大钱的。

经常性的,清点自己的家底,看看能够支撑多少时间。还得研究商税如何收取,更得找人去北方散播和平的理念,要让人们都知道,他们现在开放做生意,可以过来看看,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的人,都能拿着东西过来卖。

关内不好操作,因为生意是被豪族把持的,距离也更远,王言没办法直接跟个人做生意,但是在北方,那就没问题了。他们自己过来贸易,谁也拦不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羡慕大将军治下百姓的生活,一点点的被渗透,被大将军利用物质先进、文化先进,一点点的拿下。

作为经济贸易的关键,钱币,那是必要有的。待到今年秋收,王言就会用钱币收购治下百姓的余粮,再待到来年,治下的经济活动就能初步的活跃起来,那就是富强的开始。

徒河城,又扩建了不少的书苑之内,王言已经不在落地窗前坐着了,很简单,因为热,故而把办公桌之类的,全都横移内里许多。

不止如此,以前的席子、矮几,也都统统不见,换了一套榆木打的实木桌椅,终于改变了跪坐。

此时此刻,穿着素白蜀锦单衣的大将军,正笑呵呵的看着站在那里哆嗦着翻看书籍的甄晟。

好一会儿,甄晟小心的将书放在王大将军的办公桌上:“大将军,此书真乃天赐之造化也!”

这多少有些夸张了,不过甄晟吹捧的意思却是到位了,王言淡淡的摆手,懒散的坐在铺了虎皮的椅子上:“孟光言过其实矣,此承蔡侯之妙思,为我百姓劳苦之造物,与天何干?汝以为,此书如何?”

“当真好极,书面光滑,印字方正,墨迹清晰,更有书香之气,有此书,当文教大兴矣。”甄晟话锋一转,说道,“前翻将军命请蔡邕来此,晟往吴地拜见蔡邕,尽言大将军之志,然其不为所动,晟照将军指示一请再请,今将军造化神术,无需威胁蔡邕,但凭此书三请,定教他飞马来投。”

这是好员工,人家放着买书赚钱的事儿不说,先把这个书跟大佬交代的事儿给联系上。王言虽然没有跟其他豪族代表人接触太多,但是可以直接的下判断,那些人绑一块都不如甄晟。

一个最简单的原因,甄氏正处败落之际,危及存亡之时,舍的下豪族的脸面,要不然也干不出把主宗的,相差十三岁的女儿一起许给王大将军的事儿。而其他的豪族,一个个的都是庞然大物。能舍下脸,自然就有更多的收获,有更大的长进。

这是其他豪族代表不具备的条件,尽管现在王言已经受封辽侯、天武大将军,官拜辽东太守,实际掌控辽西郡大部,辽东、玄菟、辽东属国以及乐浪四郡半之地。有民四十万,全力暴兵能拉出来十万兵马的割据辽东之地的一方诸侯,也不入中原世家的眼。

是的,汉室已经来辽东宣旨,给印绶,王贼,已经成了王太守,虽然还没有结婚生子,但尊称也可谓‘公’,也能称‘使君’,亦可称‘王辽东’……

甄晟要是当的甄氏的家,可能甄氏要比现在好一些,只不过很可惜,他乃旁出,当不得家,做不得主。

王言接话问道:“蔡邕之女可打探清楚?”

“其有五女,大女夭折,二女、三女均已嫁人,四女名琰,年十岁,许河东卫氏,五女名璃,年八岁,蔡邕妻早亡,现在羊氏送女随侍在侧。其于吴地不问世事,专心学问,教导来往求学者,其甚喜书,藏书巨万。”

“甚好,蔡邕要来,琰、璃二女要来,其巨万藏书亦要来。一千军卒或难承其事,再与汝两千军卒,随队往吴地,一应粮草,汝且资助,自交易扣除便是。”

“晟,定不负将军所望。”甄晟避席而拜。

“前番吾教汝将甄氏藏书尽皆运来,此事汝当速办。非吾图汝家学,实乃欲将甄氏藏书尽皆印成此书。比之竹简,此书存世更久。比之帛书,此书所载更甚,持之,更易读耳。”

王言笑道:“不瞒孟光,吾与甄氏印书,定然印双份,一份为吾藏书。吾确有贩书之意,然则必不贩汝家藏书。去岁吾自安次起兵,沿途所获甚矣,前番破襄平公孙氏,又剿许多,此书苑便乃吾之藏书,所贩亦为此。此事皆与汝甄氏运作,吾所求,乃粮草、豪族藏书。

待吾藏书海量,当单立一阁,吾名‘藏书阁’,蔡邕来此,当为此阁之长,管理书册,行老子旧事,或其亦能得道矣。”

“将军安心,甄氏藏书皆可贩,吾甄氏贩书,其他豪族定然亦贩,吾等交换家藏,实乃好事一件,吾甄氏当为表率。”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甄氏把书印在纸上,贩书之时加些条件,不只要花钱,还要拿书来,都是他们甄氏做主的么。如此,大将军在辽东建藏书阁,他们亦可一道,在无极老家建家族藏书阁,确实是好事。

况且他们家有多少书,王言又不知道,一些珍惜书籍,不拿出来便是,没什么大不了。

王言肯定的点了点头,转而问道:“既已与十常侍联络,汝可使钱沟通一番,秘书监藏书应是海量,可分批次将书运至辽东,翻印完毕,即可将书送回。”

“此事易耳,将军且于辽东安坐,两月后便有书至。”

书很珍贵,知识很珍贵,那是因为稀少。更珍贵的,是教导。豪族家学,教的也正是这些。都是君子六艺,但显然,纵是识字,那也不是看书就能看明白的。再说现在必修课的兵法,那是要名师指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