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多云有微风 心情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百夷首领多罗刀,
前来王都献珍宝。
歃血为盟成兄弟,
灭国把握多一成。
自从上一次在天龙寺的十一面观音殿打开了一次杀戒后,我对那些大的部族是越来越关注了,自然也会让保皇司多加关注。
除了白蛮和乌蛮两族现在和我算的是是血亲了不用太过的留意;金齿蛮的血已经流够了,我直接派遣了官员接管了金齿蛮的领地;罗罗蛮的领地东南方是就军事重镇旦当,也不需要我过份的操心;剩下的就只有百夷了。
百夷部族都是聚居在我大理的南部边境,因为之前扩张了三郡的领地,百夷的活动范围也扩充了三郡。这一点让我很是被动,我也只能通过让乌蛮族南下,给我争取一些空间好修建兵城用来屯田。
只是这样做的副作用,现在已经很明显了,各个部族对乌蛮族的扩张已经有了很明显的不满。乌达上一次平定银齿蛮叛乱,想要趁机突袭高棉,没有取得理想的战果,很大的原因就是百夷族的不支持,甚至是暗中掣肘。
我一直没把事情摆到桌面上来说就是为了缓和矛盾。上一次在天龙寺,百夷族没有和金齿蛮一起举兵,我也是认定了是百夷与金齿蛮的不互信才没有派兵,一旦有机会,百夷依旧还是会与我刀兵相见。
只是这段时间保皇司呈上来的密报都没有什么好留意的,尤其是百夷族的消息。似乎,百夷族多罗刀这位首领被我血腥的手段给唬住了。
但是内心的不信任依旧让我不敢放松对百夷族的警惕之心。
我也让刘文海时不时的向百夷族的领地派遣官员以加强中央对百夷地区的管控,原本以为会遇到一些阻力,结果异常的顺利。这反而让我不敢有太大的动作了。
而针对百夷族,我的核心决策层在处理方式上也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种是刘文海的观点,他认为应该缓缓治之,不能操之过急。一旦出现了不当的举措很有可能引起百夷族的叛乱。百夷族不像白蛮和乌蛮,虽说也是由很多的部族组成,但是比白蛮和乌蛮松散很多,外界的压力越小越有可能分化瓦解,一旦压力过大,会让他们变成铁板一块,反而不利于融合。
另外一种则是林墨的观点。林墨以为,以我朝现有的军力完全有能力镇压百夷,解决完百夷的问题后,我国南境就能真正做到稳如泰山,这不仅是对日后南下高棉有利,甚至用林墨的话说是长痛不如短痛。
对于这两个观点,我都不能再短时间内确认谁对谁错,哪怕是天龙寺的血腥镇压,对我来说其实也只是一种试探。只是,对于最终的结果我心里还是没有底。
原因很简单,百夷的事情,可以快刀斩乱麻用武力解决。但是我未来是要征服高棉,征服蒲甘,甚至是征服吐蕃。单纯的用武力来解决民族问题是不可能的,与其趁着现在我有绝对的把握控制全局来做一些尝试,总比到时候因为消化不了战争的成果还导致国家的衰败与灭亡要好很多。
就在我没日没夜的纠结担心的时候,新任的礼部尚书李达文给我送来了一个好消息:多罗刀主动要求来大理王都上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