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大夫那拿了几大包种子,李婉宁要给钱,老大夫没要:“李夫人要是实在过意不去,等药材成熟以后卖给我一些就成。”
这个自然是没问题的,这么多种子,够种好几亩地呢。
从医馆出来,两人先去了另一个医馆,又买了一些种子,然后去了书肆接连翘和杜若。
“找到了吗?”一进门,李婉宁就看到站在书架边上努力的两个人。
连翘举起手里的书:“夫人,没找到草药种植的书,不过这里有一本草药大全,上面讲了每一种草药的药效、生长条件,奴婢觉得这个也可以拿来参考一下。”
“有生长条件就买下来吧。杜若,你这里有收获吗?”
杜若指着旁边的一本书:“我也没找到,不过这里有一本简单的汤头歌,感觉是给初学者看的。”
李婉宁拿过来翻了翻,递给刘雅琴:“琴儿,你自己看看,如果真的学医的话,每天要和这些枯燥的东西打交道,要把每一个都背下来,每一种症状还要能区分,你还想不想学?”
刘雅琴就着李婉宁的手看了看:“母亲,这本书也能买吗?我想买来试试看,我如果把这些背会了,说不定老大夫会收我为徒呢。”
不管成与不成,孩子有想要学的,礼婉宁自是非常大方:“好的,你想看的话就把两本都买下来,带回家慢慢看。”
而且她觉得,有很多机会是可以自己争取的,如果她们今天不去问老大夫,就拿不到这么多种子,也不知道除了三七还可以种别的,更不知道应该怎么种才能让它好好生长。
所以刘雅琴学医也是一样的,如果自己很上心,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努力,那未必就不能入了老大夫的眼。
虽然现在学医大部分都是家传的,但总也有一部分是从学徒做起,慢慢一步步走上来的。
书买回去以后,刘雅琴迫不及待的就放开了,先挑了他们要种的那几样看了一下生长条件,又看了看其他的,看着看着:“母亲,我觉得这本书有点不对呀。”
李婉宁好奇:“你怎么知道它不对呀?”
刘雅琴指着两种不同的植物的配图:“您看,这两个好像画的是一样的东西,即使找到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呢?”
李婉宁一看,是紫苏和薄荷,确实画面上好像看不出来太大区别:“母亲也看不出来,这个问题你下次留着问问老大夫吧,你把现在碰到的所有问题都记下来,回头一起问。”
连翘也瞟了一眼:“这种东西如果只是画画的话确实很难区分,还是村长那种将叶子直接夹在里面的方法比较好。”
刘雅琴立马来了兴致:“没事的,我自己去采这些药材,然后将叶子粘在书上,以后别人再看的时候也很直观,不会再搞错了。”
兴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