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奏本

他将奏本递给吕冬,吕冬认真翻看后说道:“陛下,田改的本质是让田地实际拥有者纳税粮,和以往任官职免税有直接冲突,恐动摇国本,望陛下三思。”

殿内众臣看向吕冬,先帝在时不是没人提过这一点,如今再提起,是在提醒陛下,皇位下面若无支撑,迟早会翻船。

“动摇国本?吕尚书可否先说说,你认为大庆朝的国本是什么?为何一个小小的田改就能动摇国本?”

“何为国本?以官为本,王朝兴衰有常不过百年,君王这个位置更是轮流坐,可如今之时代与百年前有何不同?帝王之位于朕有何不同?朕于大庆有何不同?”

吕冬的额角冒出冷汗来,这些问题他一个都回答不了,圣人所言莫过于愚民而治,若是平民、奴仆也有改变自身阶层的权利,那这个世上不是乱套了吗?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若不遵循圣训祖规,岂非无序?”

宣帝没有说话,严正蕃在心里叹了口气,作为礼部尚书,吕尚书如此没有错,可问题出在陛下想要推陈出新的决心比先帝还重。

王朝更替的确有其弊端,中原大地上延绵上千年的君王制,真的没有更好的治理制度了吗?

内阁众臣都是科举制度下千军万马里面的佼佼者,加之在朝为官十余年,更是对这个国家的治理机制了解颇深,陛下一说他们就都能领会。

只是这些想法太过惊世骇俗,比让女子入官场更为惊世骇俗,他们便下意识地反对、抗拒、甚至打压。

他们是这个国家的治理团队,对于新观念、新事物的出现第一想法竟然是消灭?这一点让严正蕃感到惊讶,他从未以这个角度看待过这些问题。

同样沉默的还有郭长治。

户部的问题是国家治理的根本问题,没有钱,国家机器靠什么运转?再这样下去,要么付不起地方财政支出,要么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如周朝一般诸侯环伺,分崩裂析......

他隐约感觉到王朝这艘船开到了一个分岔口,眼前迷雾密布,该如何继续行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