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敏和允?送泰芬珠上了船,她将先去一趟欧洲,再辗转回大清。
她站在码头,看着船只渐渐消失,依旧舍不得离开。
允?将她身上的披风系好,“说好了陪你去欧洲看看的,这么多年一直没去。”
“这么些年下来,也不是很想去了,在这里的日子也很好。”
诺敏回握住他的手,感受着来自他手心的温度。
这些年当真是对欧洲有点祛魅了,一想到粪水四溢的街头,她就有点犯怵。
在大清这些年养尊处优,不说府邸里、北京城街上了,便是庄子上的农户,也没有往大街上倾倒夜香的。
允?笑出了声,一看福晋这模样就知道福晋在想什么。
送走了泰芬珠,两人也没立即回王宫,而是沿着港口散步。
建国至今也不过几年光景,但港口却肉眼可见的繁华了起来。
一辆辆的马车在街上行驶着,百姓的脸上带着真诚地笑容,街头巷尾,孩子们追逐打闹着,不远处的学堂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因为人手不够的原因,前头几年宁国教育只能一边照搬大清的,一边编撰自己的课本。
这两年,泰芬珠除了跟着处理政务,更多的时间都留在了编撰书籍上。
除了常规的四书五经,算数、物理都是要学的。
诺敏也参与了进去,剔除了不少的糟粕,还尽可能的将文字翻译成白话文,方便孩子们理解。
这些年,她也就这点能耐了。
说起来,当初弘昭他们学数学和物理的时候,她也跟着学了。
虽然以前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但再接触的时候,到底还是比弘昭他们这些白纸强。
这可让诺敏在孩子们跟前露了一回脸,享受着孩子们崇拜的眼神,自得了好些天。
但随着难度的加深,她也有些绷不住了,只是看到孩子们的眼神,她也只能咬着牙继续往下学。
直到,她遇到了微积分。
果然,有些东西学不会就是学不会,逼急了也不会!
除了教育上,宁国更是鼓励发明创造,专利制度也被诺敏提了出来,只要发明出来的东西对国家有用,更是还有一笔不菲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