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太学风华

在大楚皇宫那威严庄重的殿堂之中,文帝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命长乐公主入太学院学习,并精心挑选了一众朝廷重臣的子女为伴读,由丞相担任太傅,太尉、御史大夫协同教导。这一举措,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宫廷与朝堂之上激起层层涟漪。

太学院,这座汇聚了大楚天下英才与满腹经纶之士的学府,坐落在皇宫的东侧。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红墙环绕,绿树成荫。高大的殿堂内,摆满了一排排的书架,上面陈列着古今中外的典籍着作,从经史子集到兵书战策,从诗词歌赋到天文地理,无所不包。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光洁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长乐公主得知自己将入太学院学习,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她深知这是父皇对自己的期望与信任,同时也明白,在太学院中,她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入学的那一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长乐公主身着一袭华丽的粉色锦缎长裙,头戴精致的金冠,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太学院。她的身后,跟着丞相嫡子冯辰溪、太尉嫡子苏青竹、御史大夫嫡女白薇、郎中令嫡子于若冬、卫尉嫡女李澄、治粟内史嫡女藜露等伴读。

众人来到太学院门口,丞相早已等候多时。丞相身着一袭紫色官服,头戴乌纱帽,面容和蔼而庄重。

“臣拜见长乐公主殿下,今日便是殿下入学之日,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殿下学习。”丞相恭敬地行礼道。

长乐公主微微屈膝,回礼道:“有劳丞相大人,本宫定当努力学习,不负父皇与诸位大人的期望。”

随后,众人一同进入太学院。太学院的学子们听闻长乐公主前来入学,纷纷前来围观。他们的目光中,有好奇,有敬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在太学院的课堂上,桌椅摆放整齐,先生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视着台下的学生。

“今日,长乐公主殿下与诸位公子小姐一同入学,实乃太学院之幸。吾等当以礼相待,共同切磋学问。”先生高声说道。

长乐公主坐在前排,她的目光坚定而专注。先生开始授课,首先讲解的是《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长乐公主殿下,您对此句有何见解?”先生看向长乐公主,提问道。

长乐公主站起身来,清脆的声音在课堂内回荡:“先生,本宫以为,学习需时常温习,方能有所收获,此乃乐事。有朋友自远方而来,交流学问,亦是乐事。而他人不了解自己,亦不应恼怒,此乃君子之德。这告诉我们,在求学之路上,要有恒心,有包容之心,方能不断进步。”

先生点头称赞:“殿下见解独到,此乃读书之要义。”

一旁的冯辰溪也站起身来,补充道:“先生,臣以为,这也体现了儒家倡导的人际关系与自我修养之道,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亦应遵循此理。”

课堂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而在课间休息时,太学院的庭院里,长乐公主与伴读们围坐在一起。

“公主殿下,这太学院的学问果然深奥,不过有公主殿下在,臣等便有了主心骨。”苏青竹笑着说道。

长乐公主微笑着回应:“青竹,莫要如此说。本宫亦需与诸位共同学习,相互砥砺。白薇,你今日对先生所讲之《论语》,可有其他感悟?”

白薇微微思索,说道:“公主殿下,臣女以为,《论语》中的每一句话,皆可延伸出诸多道理。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便是教导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注重品德修养。”

众人纷纷点头,正讨论得热烈之时,一位太学院的老生走了过来。他看了看长乐公主,略带挑衅地说道:“公主殿下,您虽贵为公主,但这太学院乃是凭真才实学之地,不知殿下可有真本事?”

长乐公主微微皱眉,站起身来,不卑不亢地说道:“本宫来此,便是为了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有无本事,日后自见分晓,本宫亦欢迎诸位学长学弟随时考校。”

那老生见长乐公主如此回应,心中有些许惊讶,又有些敬佩,便拱手行礼道:“公主殿下好气魄,在下唐突了。”

随着学习的深入,课程也愈发丰富多样。除了儒家经典,还有兵法谋略的学习。在兵法课堂上,先生在沙盘上摆出兵阵,讲解着各种战术。

“此乃鱼鳞阵,形如鱼鳞,可攻可守,多用于进攻之时,能集中兵力,突破敌方防线。诸位可有何想法?”先生问道。

于若冬率先发言:“先生,臣以为,鱼鳞阵虽威力强大,但需士兵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否则易出现破绽。”

长乐公主仔细观察着沙盘,说道:“本宫觉得,在使用鱼鳞阵时,可派一支奇兵在侧翼突袭,扰乱敌方阵脚,与鱼鳞阵主力相互配合,可收奇效。”

先生眼睛一亮:“公主殿下此计甚妙,此乃活用兵法之道。”

在太学院的日子里,长乐公主与伴读们不仅在学业上相互切磋,在生活中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一同在藏书阁中查阅典籍,为了一个学术问题争论不休;一同在太学院的花园中练习骑射,相互鼓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