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揍的一瘸一拐的陈家子侄趴在村口好半天才从地上爬起来慢慢往村外走去。

路过河边的“小丰村”铭牌,他揉了揉自己青肿的脸皮,恨恨的朝牌子吐了口血水,这才慢慢的离开……

陈家的风波在村里人口中只是顺嘴提了一下,便烟消云散。

对于村里人来说,什么都没有准备过年的吃食重要。今年家家都买了不少的猪肉,腊肉和腊肠的做法在他们村不是秘密,年前大家都忙着这些呢,哪有空去关注旁的人去?

村里人不关注外面,外面的人可没少关注他们。

他们村一向不太与外村或者外人交往,来去接触的也都是固定的人群,所以他们也就不会知道如今“小丰村”这三个字在春阳府的分量。

听说他们村家家都是青砖大瓦房。

听说他们村水稻多的吃都吃不完。

听说知府大人对他们村甚是喜欢!

听说皇上还给他们村写了牌匾!

听说他们村家家顿顿吃肉,银子多的花都花不完!

听说他们村家家都是地主老爷,良田美妾,仆从成群。

因着小丰村这一年和春阳府一样频频的出现在各地官衙的口里。

甚至巡查使一路浩浩荡荡的带着满车满车的东西回去,这些都是老百姓能看到的事实。

所以小丰村在众人不清楚的状态下声名在外。

刚开始是因着水稻产量的暴增,让周围乡镇甚至附近田庄的人心生羡慕。话传的多了,免不得在里头说几句酸话,羡慕成了嫉妒。

然后上面那些“听说”就变得越来越夸大。

这种夸大的事情,在下面县郡的官衙看来,听起来有些好笑而已,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在他们听来,只会觉着百姓愚昧,怎么会相信如此离谱的事情。当然这事儿与他们也无关,无非是茶余饭后的一点笑料,根本不值得他妈费口舌去纠正。

而传到其他府衙,这就是春阳府今年风头太盛,同样是当官,怎么人家今年得了这么好的运气,不仅有如此亮眼的成绩,居然遥遥领先于他们其他地域。

可是怎么说呢,这是新朝建立的第一年,无论上下都需要一些好消息振奋人心。

巡察使回京以后,圣上看了各项数据大为高兴,大笔一挥,将小丰村的事迹写了诏书下发各路行府。

收到诏书的各位心思各异,有人真为了明年技术改良而高兴,有人不满春阳府的高调暗地里上眼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