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发现皇帝不肯上课反而更喜欢骑射,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在皇帝的默许下,“招权纳贿,诸大臣自士奇以下,皆依违莫能制”】

【一年多后他就放了个大招。正统元年十二月,他趁着兵部尚书王骥和兵部侍郎邝埜“议边事,五日未奏”撺掇皇帝发难】

【史载:振教上招骥,面责之曰“卿等欺朕年幼耶?”,即日执骥并埜下之狱】

【遭受皇帝铁拳的王骥立刻变得乖巧,从此唯朱祁镇,王振之命是从】

【这场小胜让王振变本加厉,他于翌年向“三杨”内阁发起试探,找茬奚落杨士奇】

“这个死太监,还真是没事找事!”

“好好的过着不行吗?没灾没难的多好。”

“奸佞小人!皇帝还这么宠着他,国家危矣。”

【《明史纪事本未》载,此次挑衅激怒了太皇太后,她下令鞭挞王振,随后“加刃振颈”警告他“再尔,必杀无赦”】

【乍着之下王振输了,但实际上朱祁镇赢了,他敏锐地探测到当前朝局主导者们的底线,只敢动王振,不敢动自己】

【你们不是伊尹不是霍光,甚至连做富弼的胆子都没有,朕才是天下的主人】

【所以正统三年王振卷土重来,七月他接连找茬,把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刑部尚书魏源,侍郎何文渊等下狱,给皇帝创造了“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的名场面】

宣德年间

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刑部尚书魏源,侍郎何文渊纷纷进宫,一看到朱瞻基就哭惨。

“请皇上给微臣做主啊!”哭哭啼啼的让朱瞻基脑袋疼得不行。

他上前挨个扶起来“朕自会给各位一个公道。”

送走诸位大臣后,朱瞻基揉揉太阳穴,王振好办,杀了就是。

可朱祁镇,目前来看都是王振怂恿的,如果没了王振他会怎样?

【自此“诸臣阿顺幼主,为身后计,故而隐忍保全”,这一事件的影响持续了七年】

【直到正统十年仍旧“六部侍郎多缺”】

【王振更是先后罗织证据,参奏杨荣不廉,杨土奇纵子行凶,屡屡敲打下“三杨”逐渐式微】

【四年后,太皇太后辞世,“三杨”或卒或老英国公张辅不预国事,其余官员对王振“无大小皆望风拜跪,举朝以父翁称”】

小主,

“完了完了,一个主事的都没有了,这小子不得上天!”朱高炽在一旁急得团团转。

朱棣拿起一本书就砸了过去“你急有什么用!别在朕眼前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