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一经传出,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

众多原本寄希望于来年选秀之际能够一鸣惊人、从此平步青云的家族纷纷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开始暗中筹谋运作起来。

一时之间,京城之中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各方势力相互较劲,波谲云诡。就连紫禁城里面的一些奴才们听闻此事之后,亦是心痒难耐,跃跃欲试,妄图趁机捞取好处或者攀附权贵。

而远在乾清宫中的胤礽,则早已得知了这个消息。他面色阴沉似水,端坐在龙椅之上,右手食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发出一声声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

此时此刻,他的脑海中正飞速运转,思索着应对之策以及后续该如何行动方能掌控全局。

要知道,那些包衣世家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割掉一茬很快便会冒出新一茬来,简直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想当年,上一回大规模地整治他们还是在康熙三十年的时候呢,掐指一算至今也不过短短不到二十年的光景罢了,可这些家伙居然又开始兴风作浪、死灰复燃了。

这一次,胤礽暗暗发誓定要给他们一个沉重的打击,务必将其彻底打残打散,否则教训不够深刻的话,恐怕难以遏制住他们日益膨胀的野心与嚣张气焰。

就这样,短短不到一天的工夫,雍亲王、诚亲王以及敏亲王三人便齐聚于乾清宫之中。

宫殿内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氛,兄弟几人面面相觑,心中皆怀揣着各自的思量与忧虑,共同商讨着应当采取何种策略才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那些胆敢将贪婪之手伸向权力核心、肆意妄为的朝臣和包衣们,同时又不至于引发太大的动荡,以免伤筋动骨。

众人各抒己见,但每个人的观点却不尽相同。

胤禛因先前掌管过内务府事务,对于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及那些包衣世家内心深处最为渴望得到之物可谓了如指掌。

深思熟虑之后,他提出干脆直接降下一道圣旨:但凡出身包衣者,一律不得入宫为妃;即使侥幸得以入宫,也绝不可能获得高位尊荣。此议一出,在场之人不禁微微颔首,暗自思忖其可行性。

然而,胤禟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他凭借自己对内务府诸多物品报价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对那些与皇室有着密切生意往来的皇商们的底细更是心知肚明。每次内务府进行大规模采购时,便是这些皇商们大发横财之际。

因此,胤禟主张从经济层面加以掌控,通过限制或调整相关商业活动来遏制那些心怀叵测之徒。

相较于前两者,诚亲王则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那些野心勃勃的大臣身上。

莫要说他人,就连他自身的母家与妻族当中亦不乏有人妄图攀附太子,进而谋取荣华富贵。

然而,经过他一番考量分析,发现无论是母家还是妻族,都完全处于劣势。

既然这样,那么诚亲王当机立断道:“倒不如索性将这一切统统斩断,谁也别想从中觅得半点机会!”此言既出,殿内众人先是一怔,随即便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