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天宫之内(三)

没错。

探测器喷的正是水。

这是一道特殊但又不特殊的水。

不特殊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什么富含有特殊物质的液体,就是单纯来自青城山后一条山泉的泉水。

而说它特殊。

则在于这道水的瞬时温度是88.3度。

化学不错的同学们应该都记得。

一般的物质都是热胀冷缩,但是水却在4摄氏度附近有一个最大密度。

在这个密度时,水具备极高的物质稳定性——它的分解温度在2000度以上。

除此以外,但凡上过化学课的同学应该多少记得另一句话:

化学反应其实就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

而水的h-o-h键需要450kj/mol以上能量才可断裂,比c-h键键能更高。

h-o-h呈104.5度键角,电子云在o原子富集。

所以水为大极性分子,且存在对化学、生物均十分重要的次级键——氢键。

在四摄氏度的条件下。

水的比热容几乎是常见物质最高,表面张力除金属液体如汞以外最高,同分子量分子中熔沸点最高。

因此在天宫这个位置环境中,生活中常见的水,却成为了最合适的试探性选材。

而初始温度88.3的原因很简单:

温感探测器在一开始便反馈回了天宫内的温度信息,平均温度零下62.1度。

因此主控台方面通过计算弹道和降温效果,最后确认了探测器最合适的喷射位置、仰口角度以及出水温度。

最终才有了88.3这个数值。

这使得整个探测过程都具备了理论上最高的稳定性,甚至要比激光之类的还要保险。

探测器的喷口功率很足,特殊的仰口和脉冲型的出水速度,保证了水流不会在空中便凝结成冰。

它看上去就像个迎风尿三丈的那啥一样,滋滋滋的喷着水。

这道水流在空中划过了一道优美的抛物线,最终落到了灰暗的边界上!

然后......

哗啦啦——

水流尽数被反弹了回来,飞溅到干枯的地表上。

还没来得及结冰,瞬息间便被皲裂的地面吸收干净。

直升机舱内。

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李百安和潘建伟院士的表情同时一肃。

潘院士脸部的肌肉都不由颤抖了一下。

画面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原先像是由一道浓重灰色雾气组成的边界,在与水流接触的一瞬间没有产生丝毫的宏观形变。

水流看上去就像打到了一团固态的黑烟上,然后直接被反弹了回来。

并且从溅跃的位置来看,边界的反弹力度比寻常的实体墙壁要高得多!

像是你朝着一个人泼水,那个人单手一挥便把水凝聚在了身前,随后向你反泼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