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徐阶辗转多地,历任湖广黄州府同知、江西按察司副使、浙江按察司佥事等职,每到一处皆有政绩,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浙江提督学政期间,徐阶与内阁首辅夏言的交锋,虽使他一度陷入被动,但也再次显示了他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的个性。
嘉靖十八年(1539年)后,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徐阶逐渐得到重用,相继担任司经局洗马、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等职,最终进入吏部,担任右侍郎、左侍郎。在吏部任职期间,徐阶不仅勤勉工作,更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其在吏部大堂所书的戒语,不仅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他对官场腐败的深刻忧虑和对清廉为官的不懈追求。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后,随着与严嵩的复杂关系发展,徐阶的政治智慧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面对蒙古俺答入侵的庚戌之变,徐阶临危不乱,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不仅稳固了国防,也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尽管在此过程中,他因反对皇帝的某些决定而遭受打压,甚至因为儿子的代笔事件面临危机,但徐阶凭借对时局的精准判断和对严嵩的巧妙周旋,不仅化险为夷,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四、入阁辅政
徐阶入阁辅政,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一个全新阶段,也是他与权臣严嵩长达数年的微妙博弈的开始。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三月,徐阶以礼部尚书的身份,被正式任命为东阁大学士,进入了权力核心。这一任命,不仅代表了皇帝对徐阶能力的认可,也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小主,
此时的大明王朝,外有倭寇侵扰,内有严嵩专权,政局动荡不安。徐阶的入阁,为朝廷带来了一股新的力量。同年八月,大将军仇鸾病逝,徐阶迅速行动,密书揭露仇鸾通虏误国的真相。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徐阶的政治敏锐度,也间接帮助严嵩重新获得皇帝的信任,因仇鸾曾是严嵩的政敌。徐阶通过这一策略,巧妙地缓和了与严嵩的关系,为后续的斗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面对严嵩的专权,朝中不乏正直之士挺身而出,如刑部员外郎杨继盛的弹劾,列举了严嵩“五奸十罪”,尽管其中也批评了徐阶作为次辅未能有效制约严嵩,徐阶却并未因此报复,反而暗中援救了许多因弹劾严嵩而遭难的官员,如沈束、王宗茂、赵锦等人,这不仅体现了徐阶的政治智慧,也赢得了人心。
杨继盛的弹劾虽然最终未能撼动严嵩的地位,却加深了严嵩对徐阶的猜疑。徐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知道直接对抗严嵩不仅风险极大,也可能损害国家大局。因此,他一方面继续以恭谨的姿态撰写青词以取悦皇帝,另一方面则在幕后保护那些因正义而受到迫害的官员,尽量减少政治斗争的负面影响。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徐阶因万寿节推恩而晋升为太子太傅,并进为武英殿大学士,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政绩的肯定,也意味着他在朝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面对江南严重的倭患,徐阶凭借对军事的了解和对家乡情况的关切,频繁为皇帝提供应对策略,进一步凸显了他的重要性。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吴时来、张翀、董传策三位官员因弹劾严嵩而被充军,这三人与徐阶有着密切的关系,严嵩因此怀疑徐阶是背后的策划者。面对严嵩的猜疑和潜在的威胁,徐阶采取了更为低调的策略,称病在家,减少公开活动,以此来避其锋芒,同时也继续通过撰写高质量的青词来维持皇帝的信赖。徐阶还巧妙地通过提议为年迈的严嵩加优礼,既显示了他宽广的政治胸襟,也进一步分化了严嵩与皇帝的关系。
五、位居首揆
嘉靖四十年至隆庆元年,是徐阶政治生涯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他由一位隐忍的次辅逐渐成为独揽朝纲的首辅,并在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深远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