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爱因斯坦已退出群聊(9.8k跪求月票啊!!!!)

他就被舆论喷成了某个霓虹人的心脏,到处都是窟窿眼儿,堪称体无完肤。

因为这个理论实在是太挑战当时的认知了,好比后世的香蕉说自己会爆更一周一样离谱。

直到罗巴切夫斯基去世12年...也就是1866年的时候,非欧几何才被成功翻案。

罗巴切夫斯基的经历乍一看有些像是小麦,但实际上他比小麦要惨的多:

小麦后来好歹还担任过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呢,罗巴切夫斯基却遭遇了整整三十年的多方压制。

他虽然进入了德国科学院,但津贴只在去世后的次月以慰问金的名义收到过一次,令人唏嘘。

而比起罗巴切夫斯基,还有一个发现非欧几何的大佬就要鸡贼的多了。

他就是高斯。

高斯要比罗巴切夫斯基早上许多年就发现了非欧几何,相关理论体系也比罗巴切夫斯基构筑的完善的多。

但高斯却很清楚这个新体系会引发的冲击,于是他谨慎的思想再次占据了高点,没有选择公开自己的理论。

直到高斯死后,这些内容才被人从手稿中发现。

顺带一提。

和这些手稿一起被发现的,还有十几种代数证明的方法......

这些手稿的原本现存于哥廷根西南郊10公里的德兰斯费尔德高斯博物馆,哥廷根大学的官网则能找到扫描件下载。

不过导致徐云心情复杂的不是高斯把手稿送给了小麦,而是这些手稿会引发的后续影响。

先前提及过。

这个时间线的小牛独立完成了微积分的建立,莱布尼茨失去了一项载入史册的荣誉。

成名后的小牛作为卢卡斯教授在剑桥大学工作了数十年,因此剑桥大学在微积分方面的底蕴,自然也是全欧洲最深的。

同时呢。

小麦作为能够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究极变态,数学系未来的扛把子之一,在微分拓扑流形方面的成就自然也不低。

而后世学过大物和高数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微分流形加上非欧几何,这特么的就是黎曼几何理论啊......

别着急,这还没完呢。

要知道。

徐云之前在开学典礼那会儿,已经把电磁波这玩意儿给整出来了。

加上推导的波动方程,可以说电动力学的核心差不多已经被他构筑完毕。

更早之前,他还写信给小牛提点了绝对时空观的错误。

哦对了。

还有徐云在鼓捣光速测距时优化的旋转镜法,估摸着能让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提早个七八年开始的。

也就是说。

在小麦大概四十岁的时候,他的技术栏上会出现这么情况:

电动力学+黎曼几何+微分几何+光电效应+第一朵乌云都齐活儿了......

众所周知。

以常数c不变量,进行逻辑推导,就得到了时空这个变量。

也就是说.......

在小麦四十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具备了推导相对论的条件、工具、以及思路。

换做别人还不好说,可这货是麦克斯韦啊......

他在四十五岁之前推导不出相对论,徐云当场就把那柄斧头吃掉!

总而言之。

徐云原先搞出来的那些事就相当于堆起了一座火药山,看起来很惊人,但在没有火源的情况下就是一堆粉末。

高斯丢给小麦的手稿,却是一根火柴。

高斯看似只是轻轻一抛,但它造成的后果嘛.......

黎曼还能有黎曼猜想撑着,老爱估摸着就得骂娘了。

当然了。

以老爱的能力,在小麦这些前人搭好舞台的情况下,说不定会创造出更为惊人的成果也说不定。

大不了以后要是能见到老爱,尽量保证他的脑子别被人切片补偿一波吧......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深吸一口气,抬起头,对小麦说道:

“麦克斯韦同学,高斯教授送给你的手稿一定要好好研读,或许能带来什么意外的收获也说不定。”

“至于你的学业......我还是认为应该跟着法拉第先生读研,债务或许会有其他解决的办法。”

说完,他便轻轻扫了一圈饭桌。

由于今天还有其他人在场,所以他有些话不太适合说出来。

作为后世小麦的曾曾曾徒孙。

徐云对于小麦的人生经历不说事无巨细吧,至少关键节点都了然于心。

因此在很早之前,他就在为自己离开后小麦的生活做准备了。

毕竟这一次的任务核心,便是改变小麦和老汤的命运。

如今老汤的命运已经改变,小麦的命运则有两个必须要打上的补丁。

第一个自然是小麦的胃病。

小麦英年早逝的原因就是胃癌,糟糕的饮食习惯导致他得了极其严重的胃病,最终在48岁英年早逝。

胃癌这年头没啥特效药,但小麦现在才20岁,好好调理的饮食习惯的话,胃癌基本上不会有复发的可能。

除此以外,第二个补丁便是小麦的钱包了。

徐云已经为小麦布置下了一些后手,这些后手或许不能让小麦成为卡文迪许那般富可敌国的富家翁。

但至少可以让他安心做学术,轻易的负担起一些实验损耗,一辈子衣食无忧。

随后徐云站起身。

回到自己床边找了本空白的笔记本,带着纸和笔回到了座位上:

“来,麦克斯韦,把你的人生规划写下来吧,别太长。”

小麦接过纸和笔,沉吟片刻,在上面写了句话:

【毕业后读研,目标留校任教,并且成为科普利奖章的提名人】——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科普利奖章。

这是由英国皇家科学院设立的奖章,在诺奖开设之前,它与高卢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并列为全球最高的两大荣誉。

比起黎曼的目标,小麦的期望显然要更高一点。

但如果按照二人生前的地位比较,反倒是黎曼反向的奶了自己一口:

黎曼在4年后便一战成名了,小麦却在毕业后高开低走。

一位推导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巨匠,居然没有获得科普利奖章,确实令人遗憾。

随后徐云拿着笔记想了想,将它递到了休伯特·艾里面前,说道:

“艾里同学,接下来到你了。”

艾里接过笔记翻开一页,利落大方的写下了一段话。

待他写完后。

徐云接过笔记一看,出声念道:

“顺利毕业,接替父亲成为皇家天文台台长?”

艾里朝徐云嗯哼一声,表情显得很轻松,笑着说道:

“我从小就在皇家天文台长大,对那里的感情很深,甚至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家。”

“所以我的规划很简单,那就是成为那个家真正的主人,能够帮助父亲解决一些麻烦就好了。”

徐云微微颔首。

休伯特·艾里的目标不算高也不算低,没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

用后世的情况比喻,大概就相当于一名水木大学的学霸想成为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吧。

休伯特·艾里在潜力上显然足够,但原本历史中有没有实现这个梦想徐云就不清楚了——他对于休伯特·艾里确实不太熟。

如果不是姓氏和见面时艾里被孤立的情况,徐云压根就不会往乔治·比德尔·艾里身上想。

不过考虑到乔治·比德尔·艾里后来成为了皇家学会会长的情况,休伯特·艾里实现期望的可能性应该还是不低的。

接着徐云又环视了一圈,往边上走了几步,将笔记本递到了基尔霍夫面前。

他和这位德国人的关系没那么亲近,因此在位次方面稍微上了点心:

继黎曼、小麦和休伯特·艾里之后的第四人,应该不会令他产生被轻视的想法。

只见这个尚未蓄起络腮胡的电学大佬接过笔记本,在空白区域试了试笔,很快唰唰唰的写起了字。

小半分钟后。

基尔霍夫将笔记本交还给了徐云。

徐云接过扫了几眼,有些费力的看了起来——因为基尔霍夫写的是德文。

德文在书面上的表达和英语有些类似,真说起来其实大部分都和英文字母相同,区别没有口语那么大。

但问题是......

德国人都很喜欢使用花体写法,看起来跟后世医生写的药方似的,这就添加不少难度了。

徐云的翻译模板没有自带精校功能,因此他花了一些功夫才看清上头的内容。

“成为和老师威廉·韦伯一样伟大的物理学家,然后.....”

读着读着,徐云忽然表情一滞。

只见他悄悄瞥了眼正襟危坐的基尔霍夫,继续念了下去:

“......娶个身高165以上,肤白貌美的老婆,脸上不能有雀斑,清清白白生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