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关于我在大宋政变后手搓飞机的那些事》(6.8K)

随后老苏顿了顿,考虑到‘祥瑞’事关重大,还是决定多了解一些内情:

“小王,你所说的飞机一物,可有原理能够解释?”

“原理啊”

徐云想了想,从身上掏出了两张纸先前在樊楼时提及过,他随身都会带着纸和笔。

随后他的双手分别拿着纸的一端,让纸张自然下垂。

对老苏和小赵问道:

“殿下,老爷,二位可还记得当初课堂上做过的实验?”

老苏与小赵对视一眼,面露思色,片刻后道:

“当然记得,似乎是叫伯努利原理吧?”

徐云点点头:

“不错。”

随后他顿了顿,继续道:

“殿下,老爷,既然二位还记得伯努利原理,那么是否存在某一种可能呢?”

“比如将纸张改为一个固定的物件,用技艺使其上下气体流速产生巨大的差值”

“如此一来,是不是就能做到如同纸片漂浮一般,将物件升空?”

记忆力好的同学应该还记得。

当初徐云在刚见到小李的时候,曾经为她演示过一次吹纸片的实验。

后来小李在课堂上特意向徐云询问过这事儿,徐云为了方便解释,便顺手演示了高中的另一个实验:

双手分别拿着纸的一端,让纸张自然下垂,然后对着两张纸中间吹气。

接着吹着吹着你就会发现

两张纸贴居然在了一起。

在高中课本中,以上两个实验都会归结于伯努利原理:

看,上面的流速高压力低,所以纸片就飘起来了。

但实际上嘛

这是错误的。

徐云当初给小李演示的吹纸片,压根和伯努利原理没多大关系。

其实吧,这也是一个流传度最广泛的伯努利方程的误解。

考虑到一些笨蛋咳咳,外行读者的信息壁垒问题,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伯努利方程是沿着同一条流线成立的,而不是在不同的流线之间成立。

纸片偏移的方向根本不是取决于气流在哪一侧,而是取决于气流吹的方向与纸片的夹角,和粘度有关。

一开始。

纸片竖直下垂。

在纸片上方吹气,将会因为粘度的原因,把纸片右侧的空气带走。

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低压地带。

由于这个低压地带的存在,就会使纸片向右上方飘起。

纸片一飘,则会使流线向下弯折。

进而最终会使得流线与纸片紧贴。

这时候,空气的流动已经不再是笔直向前了,而是走了一条向下的弧线,这就是一个有旋场。

因此向下弯折的流线会产生离心力,这个离心力就会把纸片带起来。

这个效应真正的名称叫做康达效应,而非伯努利原理。

非常简单,也很好理解,对吧?

不过在高中课堂中。

在谈到飞机原理时,老师們不但不会解释康达效应(其实相当部分人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错了),还经常会将上面的纸片例子再次进行延伸。

也就是将纸片换成机翼:

对机翼而言,上表面凸一些,气流掠过上表面的时候速度就要大一些。

所以也产生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的根源。

以上的解释再加上纸片的实验,大多数人对飞机在天上飞的原理豁然开朗:

哦,原来飞机原理如此简单啊……

于是乎。

一个一错再错的情况就出现了飞机的原理就是伯努利原理。

其实对于这个说法,大家如果愿意去想的话,很轻松就能想到两个反驳的问题:

第一,飞行表演的飞机为什么能倒着飞?

第二,风筝就是一大平板,没有动力为什么也能飞?

当然了。

这两个问题想归想,不建议在课堂上反驳老师。

否则很可能喜提罚站加抄作业的奖励一套,非酋可能还得被班主任批一顿。

总而言之。

到目前为止,包括伯努利原理,包括牛顿第三定律,包括文特利效应、包括库塔-茹科夫斯基定律,以及许许多多改良了的定律在内,其实都很难完美解释升力的问题。

飞机为什么能飞,依旧是个未解之谜。

都说诺奖遥远,其实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要是能被成功解答原理,诺奖几乎唾手可得。

但另一方面,

还是很早以前提过的一句话:

宋代不是21世纪,对于眼下这个时代的基础认知而言,某些概念其实是没必要完全追求正确。

一个比较笼统的解释,反而更容易让人理解。

因此当时徐云在解释原因的时候,便给纸片直接套上了伯努利原理。

也就是在流动的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力越小。

眼下他为了省些麻烦,又继续将纸片延伸到了机翼,仍旧把帽子套到了伯努利原理上:

“因此咱们若是能通过某些手段,在短时内提供大量的推助力,便可能将飞机送上天空。”

“若是草民没记错的话,风灵月影宗内还有一个名叫扩音器的技艺。”

“此物体积不大,却可以将寻常人的声音扩大数倍,复刻起来不算麻烦。”

“届时殿下若能乘坐飞机飞行,再通过喇叭向万民说话,便无需再担心废帝的残余影响力了。”

听完徐云这番话,小赵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虽然在历朝历代的传说中,每个皇帝好像都有神异。

比如刘邦斩白蛇,高欢赤光紫气之异等等,仿佛你没点儿异像都不能做皇帝了。

但有一说一。

这些所谓的异像,基本上都是即位后方才涌现的传闻,真实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