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的浪潮还没有掀起多久,纵然是这种方位森严的军事重地,在赵云眼中那和三国时期山寨都没有太多区别。黄泥和竹子堆砌的所谓“城池”和三国时候的山贼营寨并没有太多区别。
最为麻烦的是哨岗之后两座石垒的炮台。
120毫米克鲁伯炮,对于一个基本不可能发生战事的县城而言,已经算是豪华了。
炮台摆放的射击角度正是朝向大海这边的日向滩,避免敌人抢滩登陆。
不过,等那竹楼稍岗上聊天打屁的士兵发现赵云这边冲锋之时,两根泛着银色华光的箭矢就借着夜照玉狮子冲锋姿态瞬间跨过了两千米距离。
赵云是见识过威海刘公岛那些防守炮台的可怕。
即便是有武松,吕布这种力量型的武将帮忙,那些动辄数十吨的巨口径大炮在挪移拆卸的过程中也差点将人累死。
最为重要的是,这个时代最可怕的巨炮,射程高达一万九千米之多,在防守位射击角度甚至于能达到360度的夸张数值。
当然,眼前这两座小口径的炮台是绝然没有这种威力和射程的。
但赵云还是为了稳妥起见瞄准了炮台之下的石台。
正常情况下, 这种炮台想要获得射击视野,就必须要垒得很高。
但那需要大量的混凝土。
后世那个农村拿不出数百吨混凝土?可放在这个小国寡民,明治维新刚刚掀起的时代,混凝土绝对属于和枪炮一般需要进口的绝密。
还没有获得慈禧老妖婆赔款的东瀛,此刻任何的军费都是一个铜板掰成两半用的。
这种没有多少战略价值的地方,能给两门炮台已经是极限,这石台中掺杂的更多的是黄泥,水泥这种东西全然是粉饰太平的。
以至于赵云的箭矢命中炮台石基之后,剧烈的爆炸中,碎石飞溅几乎将整个军营掀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下,想要将炮台扶正使用,估计就算整个东瀛的“大匠”一起上,没两三天功夫想都不要想。
滚落的炮台更是砸死了不少头在地上醉生梦死的士卒。
颤颤巍巍的几声零散枪声之后,龙胆枪调动云气所化的气罡就直接将东瀛那低矮不过四米的城墙通了个对穿。等一众白马义从冲入这城墙之后,顿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憋屈。
无他,这城池之内实在太小太小。三千骑兵进入其中就好像虎狼进了窄巷子。
想象中敌人的反扑并没有到来。
这种“绝然不会”发生战事的地方,士兵素质几乎已经到了烂漫的地步。
可以说,竹楼哨兵岗上遇到的抵抗几乎是唯一的一波抵抗。
这些普遍不超过一米五的小矮子,一枪都能穿五六个。但即便炮台倒地,城门大开,还有不少在醉生梦死,都没有反应过来。
两千多人,都不过这波白马义从一人分一个,来回扫了几遍,留下一地尸体之后。
赵云去弹药库转了圈,英俊的脸上都不由有些发黑。
这东瀛小国的军备实在乏善可陈。
比北洋水师那些家伙还差!这是在比烂吗?
炮台可发射的炮弹也不过才两箱八枚。
枪械和子弹也并没有多少。
食物最多的就劣质清酒和大量的海味。
主要的汤料和蛋白质来源是味噌,大米和辅以麦类的主食都是800克分作一份,定量的精准而可怕。
也幸好白马义从这些精锐都是紫色品质的特殊兵种,要不然,这些生鱼片吃下去说不得就要拉肚子了。将这些日本三日的口粮全部吃下的功夫,白起等人终于姗姗来迟。
恩,只要是这位李中堂年事已高,行动迟缓,若非最后高顺这老实人背负,估计还要慢至少半个小时。
赵云也马上交付了此战最大的收获:一份东瀛沿海炮台部署图。
此刻已经是甲午战争宣战之后,这种地图的含金量极高。不过东瀛这边显然没想到会有华夏军队能以如此披靡无敌之姿态攻入东瀛。
以至于这份地图帮助之下,林泰曾很快将周围地图拓印了几份下来。
白起和赵云稍稍交流了下东瀛土着火力之后,目标一下子就明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