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罢了!就冲汝此份执着劲儿,老夫便应下汝。但丑话须说在前头,若到头来,仍无一人愿学,可莫要怪罪老夫。”
且说另一边,苏瑶为寻合适讲学之地,与寺庙、道观沟通合作事宜,却宛如踏入荆棘密布的丛林,举步维艰。
每迈出一步,都似要冲破层层阻碍,艰辛之感如影随形。
那困难如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她的行动。
而她,只能在这困境中艰难摸索前行。
苏瑶去的第一座古寺,庄重肃穆,方丈一听来意,便双手合十,神情慈悲而又坚决,婉拒道:
“施主,本寺素重清净,所求者,乃内心之宁谧与超脱。实难接纳外人于此讲学,还望施主海涵。”
苏瑶并未气馁,如顽强的精卫鸟,接连跑了好几家,却都被以各种理由拒绝……
就在她有些灰心丧气,犹如被霜打的茄子时,一座不起眼的小道观里,观主却爽快地答应了:
“弘扬传统文化,本乃吾等方外之人素愿。观中场地虽狭,稍显简拙,然愿为汝等行此方便之事 。”
在林羽和苏瑶的不懈努力下,犹如水滴石穿,师资和场地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社团成员们也日夜赶工,全身心投入到文化教材的编写工作中。
他们如勤劳的蜜蜂,查阅海量古籍,在浩瀚的书海之中穿梭寻觅;反复讨论修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千锤百炼,力求让教材既生动有趣,能如磁石般吸引学生,又能准确无误地传达文化精髓,如明灯般照亮传承之路……
数月转瞬即逝,承载着众人殷切期盼的文化传承培训班,终于在那座清幽的小道观中正式开班。
道观内的教室虽质朴无华,此刻却洋溢着蓬勃朝气。
只见教室里座无虚席,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如同一群即将踏上神秘旅程的探索者,个个精神抖擞。
他们的眼神中,满溢着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渴望,恰似久旱的干涸土地,急切盼望着甘霖的滋润。
林羽身姿挺拔,宛如一棵苍松,稳稳地站在讲台上。
他神情激动,眼中闪烁着熠熠光芒,那光芒仿佛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在燃烧。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犹如洪钟般在教室中轰然响彻,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撞击着每个人的心扉:
“诸生,自今日始,尔等已踏上传承大明文化之宏途。此途非为平凡之道,实乃荣耀与责任并济之光辉坦衢。
望尔等皆能怀赤诚之心,潜心钻研,勉力向学,为文化传承之薪火,如星火点点。
待星火渐成燎原之势,使大明文化于尔等之手,绽放绚烂华光,照耀悠悠青史,令其永不湮灭,世代流芳!”
第一堂课,授课的是位在画坛颇负盛名的画家。
画室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笔墨纸砚在画桌上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一样都摆放得规规矩矩,仿佛等待将军检阅的士兵,透着股待命的肃穆劲儿。
画家从容地走到画案前,站定,瞬间,他周身的气场都变了。眼神变得极为专注,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已隐去,进入了只属于他和艺术的世界。手中的画笔,宛如被赋予了生命的灵动舞者,在洁白的宣纸上尽情舞动。
只见那画笔先是轻轻落下,细腻的笔触如同山间悄然流淌的小溪,缓缓勾勒出线条,那线条仿佛有了灵魂,一点点在纸上蔓延。
紧接着,画家手腕一转,用力挥洒,大片色彩便如天边骤然绽放的绚丽云霞,在宣纸上渲染开来。
随着画笔不停舞动,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如同从沉睡中苏醒般,逐渐在眼前清晰呈现。
画家一边沉浸在创作中,尽情展示着令人惊叹的绘画技巧,那每一笔都像是经过无数次雕琢的艺术品;一边还不忘耐心讲解,深入剖析画作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他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仿佛一阵春风,带着温暖与滋养,轻轻拂过学生们的心田。
学生们早就听得入了迷,眼睛死死地盯着画家的一举一动,那眼神,就像饥饿的人看到了面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手中的笔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关键要点,“沙沙”的书写声,在安静的画室里格外清晰,仿佛是学生们对知识表达虔诚的赞歌,在空气中一圈圈荡漾开来。
整个画室都沉浸在这股浓厚且热烈的学习氛围之中。
然而,课堂的平静如同一面平静的湖水,很快便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波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是在一次诗词课上,老师正沉浸在诗词的美妙意境中,为学生们讲解着古人诗词里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