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生财有道

朱文忠年轻气盛,老朱怕他管理不好浙江的军务,就派杨宪一起去。

杨宪名为属官,却是特务组织—检校在浙江的头目,负责监视诸将。

临行前,老朱还对杨宪说道:“文忠虽然是我儿子,可是年龄小,没有从政经验,也没有历练过。浙江的事务都由你做主,如果出了事,我拿你是问!”

杨宪也不负老朱的期望,没有因为朱文忠是老朱的义子就畏惧,还向了老朱揭发朱文忠任用一些儒生干预政事。

当时浙江地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张士诚又重用儒生,浙江的很多儒生都在张士诚手下做过官。

老朱怕这些人图谋不轨,所以就把他们传到应天,严加处置。

在和陈友谅对峙期间,浙江人虽少,却始终是铁打一块。

朱文忠和杨宪立下汗马功劳,在平定陈友谅之后,鉴于杨宪的优异表现,老朱把他调回应天,成为检校的头子,继续监视诸将。

老朱的核心班底是淮西文武,他们在大明的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也逐渐居功自傲,多有不法,养成了骄兵悍将之势。

为了制约淮西文武,大明建国之后,朱元璋就把杨宪安插到中书省,用以制约日益膨胀的淮西勋贵。

北方战事未平,中书省的主要职责是为前方筹集军需粮饷,所以中书省,乃至应天还是李善长老相国说了算。

朱标只是一个挂了名的监国,跟着李善长学习辅政。

老朱叫标榜勤政爱民,所以不像元朝和其他诸侯横征暴敛,而是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虽然轻赋税、薄徭役,可是作为生财小能手老朱不怎么缺钱,反而很富庶。

老朱第一个财路当然是盐业,朱元璋在建国前,以及建国初期,制盐还是严格的管制。

元末明初,虽然有晒盐,可是制盐的主要方法还是煮盐。

老朱治下的盐矿实行严格的“灶户制”,所谓灶户,就是官营制盐手工业。

只有灶户才能允许从事盐的生产,缴纳一定额度的盐,还要把余下的盐收归国有,由官方进行运输、买卖。

灶户制使得盐从生产、运输到贩卖,都是实行严格的官营,确保每一分钱都流到官府的口袋。

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盐作为一种必需品,老百姓的生活都离不开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