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临暮知孤独

“哎呀,师傅,好像是我输了呀。”曜辰明挠挠头,笑着投子认输了。

张起不满的哼了一声道:“你好像也没有认真吧?以你的棋力,怎会如此快地输掉这局?”

“非也。师傅,当年我们留下这残局的时候,我本就处于劣势。现在接着下这盘棋,我只要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啊。现在的局面,我已经无法挽回了。”曜辰明摇摇头,虽然表面上他在说棋,可心中想的却是其他事情。帝都中关于太子之位的争端已经结束了,可他还是在思考那个问题——满盘皆输后的选择还剩下什么?

“好了,棋也下完了,事也谈尽了,你回去多陪陪你母亲吧。”张起现在还记得青芸当年给曜辰明送饭的场景,所以想让曜辰明多陪她一会儿,于是便下了逐客令。

“这次回来的时间长一些,不必急这一时。不过我今日确实有其他事,师傅,我明日再来找你。”虽然的确不用急着离开,不过既然师傅提到,那自己便顺势告辞。临走之前,曜辰明从空间戒指中取出一些有用的修行资源和一些补品给师傅留下,这才转身下山,离开了学府的范围。

回到城中,时间已经快到中午。在一个空无人烟的冷清巷口,曜辰明停下了脚步。他必须要面对,在昨日就感知到的结果,猜测到的悲哀。

此时,感知中依旧是一片死寂。沉默片刻,曜辰明对星栖说:“你先回家吧,快到中午了,你和我妈先吃午饭,我……要去做件事情。”

曜辰明没有开放自己的意识,但仍有一些哀愁的情绪流出。星栖隐约猜到了什么,并没有再询问,而是独自离去,留曜辰明一个人在这里。

爱人的脚步逐渐远去,青石街的街尾在秋风中死寂凋零。身旁的街巷中,那棵自青石板间生长出的老树依旧伫立,可此时树上仅剩几片发黄的残叶,再也不见生机。曜辰明一步步走近,伸出手抚摸那如鳞片般排列的粗糙树干,感知着年轮中的岁月。仅仅三年,一切都变了。

“闲人书斋。”这四个大字依旧在需要他们的地方,这个巷子里只有一间院落,院落中只有一个老人。他籍籍无名,连着这书斋一起无人知晓,可还是有人闯进了他的生活,遇见了他暮年时的沧桑之景。到头来,却错过了重逢。

曜辰明轻轻推门。门没有上锁,无需用力便能推开。庭院之中一片荒凉,随着秋日的到来,正午时分的太阳也失去了那一抹蓝色的光芒。仓促的惨白照射着院中光秃秃的树枝,洒下的阴影仿佛昨日的尘埃。太安静了。

继续向前,推开书斋的大门。

空气中的灰尘四处乱窜,这是此地仅存的动态,没有人。曜辰明看向一旁的躺椅,躺椅上本该坐着一位老人,可他不在这里。桌面上有一封信,曜辰明拿起信封,用法力清除表面的灰尘,然后看清了信封表面的几个字:“曜辰明启。”

“嗯,刘爷爷,我收到信了。”曜辰明低下头,轻声答应着,随后拆开信封。

信纸上还残存着淡淡的果香味,这是在制纸过程中使用果汁代替清水制成的上号信纸,是呈云南方一种独特的技法,在这些年越来越罕见了。曜辰明将信纸展开,深吸一口气,开始阅读上面的内容:

“辰明,

许久未见,不知你在帝都的生活是何种模样?我在书中浸淫半生,最终也只能靠幻想来推测你在那宏伟的世界之都中的生活。还是应了那首词:‘阅文千万卷,苦读圣贤书,不如独行万里路。看尽天下风云变,到头来,才知我是我。’虽然不知道你的情况,但我知道你正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我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正逐渐凋零。所以,在我意识尚且清醒的时候,我要给你留下一封信。毕竟,我认识的人不多,临死之前,也只有对你诉说一番了。

孩提时代,我和自己的父亲一起跟随商队行进。我母亲死的早,所以父亲为了照顾我,只能带着我一起行商。行商居无定所,见到的都是天南海北的风光,遇见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形貌各异,性格也五花八门,但有一点相同的地方——对于我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过客。

父亲原来只是个出力的普通伙计,后来因为会些武艺,头脑又机灵,就逐渐成为了商队头领的亲信。随后,在一次行商之中,商队被土匪劫掠,头领身受重伤,临死前把商队托付给了我父亲。就这样,我父亲靠着运气从伙计成了商人。赚了最后一笔钱,商队人心离散,父亲便给每个人一笔钱,大家散货还乡。而他也带我来到凌海,在这里开始重新投资生意。少年时期,我痴迷阅读,将父亲给我的零用钱全部买成了书。父亲见我喜欢读书,就送我去本地的书院上学。可在书院中,我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父亲在本地的生意受到了当地家族富商的排挤,靠着丰厚的本金,父亲才勉强稳住阵脚,不过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后来,在一个平淡的日子,他被人暗杀在家中。奇怪的是,没有人夺走他的财富,仿佛他们不在乎那些钱一样。于是,我便稀里糊涂的失去了我唯一的亲人,然后继承了一大笔钱。

小主,

拿着这些钱,我过着糊涂的日子。没有人教我该去做什么,我就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吃饭,喝水,买书,读书。循环往复之下,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我不需要像许多穷人一样受苦,我能做很多事,甚至可以凭借这笔巨款做成大生意,但我没有这种想法。我找了一处偏僻的庭院,将那里买下,然后将我的藏书全部放进去。于是,这里便成了闲人书斋。

我不像行商那样居无定所,而是一年四季待在书斋中,与书为伴。我雇佣了好几个伙计,租了一辆大车,去东海城将城中所有在售的书籍买了回来。这里的藏书越来越多,最终多到一个我一辈子也看不完的数量。这里也开始有了些名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