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聚焦张江过程中,还是说聚焦张江结束后,我们都非常需要像周先生这样的企业家,对张江的支持。
这里的支持绝对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包括经验、见识等方面的支持。
周先生作为硅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希望你在张江创业的过程中,以硅谷的标准来要求我们。
同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但说无妨。”
未来周新创业就是在张江成立的新芯科技,大部分时间也在申海。
他对张江乃至申海都很了解。
张江成功吗?站在华国的视角来看,绝对成功了,在92年成立的那一批高科技园区里,张江绝对是最成功的那个。
今天一听申海乃至国家层面对张江的规划,那又没有成功。
张江在未来的成就是对不起国家对它的期望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张江离国家希望它对标硅谷的期望就没有达到。
硅谷有点远,拿新竹和张江做对比更实际。
在二十年后,新竹园区比张江科学城的产值低得多,张江的全年收入在1.2万亿rmb左右,新竹只有4千亿rmb左右。
但是张江的营收来自于很多方面,集成电路的收入只有2000亿rmb,而新竹几乎全是集成电路相关产业。
这还是在集成电路国产化进程的第五年。
不过周新没有太多想说的,因为在他看来,张江在高科技突破上离预期有很长的差距。
这不是政策导致的,这是物质世界导致的。
有硅谷和亚洲其他地区半导体在前面,华国想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就是很难。
这是单方面政策层面无法改变的现状,必须要对方配合。
如果不是阿美利肯配合,双方政策合力之下,华国半导体根本不会有自主发展的机会。
“我认为很好,我听周组长详细讲过伱们围绕着张江园区的规划。
已经把我能够想到的都涵盖进去了,但是我没有听到资金优势。
我认为申海可以成立类似的风险投资试点机构,对张江园区内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开展风险投资。
甚至可以采取投贷联动的方式,比如这家企业需要五千万的资金来维持公司运转,那么银行给它贷2500万,风险投资机构再给它投2500万。
这相当于把风险给分摊了。
我再展开说说吧,大家都知道风险投资的本质在于广泛投资,我投二十家企业,只要有一家成功了,那么我的收益就有所保障。
如果银行只给企业贷款,那么贷款一旦还不上,这变成了坏账,最后成为银行的损失。
而投贷联动,风险投资机构和银行配合下,可以通过超额收益去覆盖信贷风险。
和硅谷相比,张江唯一差在资金资源,国外的投资人们看不上华国的集成电路企业,国内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在这一块更是缺位的状态。
我的新兴投资会大量投资张江的半导体企业,但是首先百亿美元是逐渐投下去,不是一次性。
另外即便百亿美元,对整个产业来说,依然不够,远远不够。
我认为申海政府有这个能力,来做这方面的探索。
企业就在张江,申海政府比任何一家企业都更加有能力做好风险投资的投前调查和投后监管,以及风险尽调。
关于这一块,你们可以去参考淡马锡模式。”
具体细节上会由周组长出面进行解答:“周先生,你提出的想法非常有建设性。
我们后续也会深入研究这一块。我们计划是把重点放在园区人力资源配制、孵化环境、中介服务、企业信用制度等建设上,营造适合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大环境。
这里面的企业信用制度,其实就是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园区企业服务的。”
周新说:“我感觉我刚刚说的还有不清晰的地方。
国外资本不愿意投资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风险。
国外这帮投资机构都是属狗的,他们不怕挨打,他们只怕吃不着肉。
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们凭借几张PPT就能从国外投资投资机构手上几百万几千万美元的拿,国外投资机构这时候就不担心风险吗?
国外投资机构只想追求超高的收益,他们需要做的是投资看好的企业,然后把它运作上市。
华国的半导体企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至少短期内不会有。
无论是纳斯达克还是近在南边的港股市场,华国的半导体企业去这些地方上市IPO这一关是过不去的,不会有投资人接盘,因为他们压根就不认为华国在半导体领域能有什么有价值的企业。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上市就更难了。
所以申海在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上做的再好,海外资本依然不会选择投资张江的高科技企业。
即便是我,我也有自己的目的,我希望在投资华国半导体企业的过程中,培育我可以掌控的供应链。
只有华国国有资本才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条件,去陪这些高科技企业共同成长。
在我看来,华国要做的产学研还应该包括,学校的专家帮国有资本把关,他们负责把关,这家企业到底有没有技术含量,这家企业的研发人员,核心研发专家水平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