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到这一幕,都纷纷感叹,世间竟有如此深情的大雁。
贾瑜看到这悲壮的场景,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再次拿起毛笔,略作思索后,在纸上写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一句刚写完,就有人高声朗诵起来。
贾瑜的这首词,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再次成为诗会的焦点。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淼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整首词一气呵成,写完后,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此时,再也没有人敢质疑贾瑜的诗才。
无论是之前的《木兰辞》,还是这首《雁丘词》,都堪称千古佳作。
原本那些想着在诗会上一展身手的文人墨客,在贾瑜这两首词的光芒下,都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下去,再也不敢出来献丑。
这时,一位五十多岁、面容和蔼的老者笑着走上前,说道:“贾公子,您这两首词,那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实在太喜欢您写的这首《雁丘词》了,不知这幅字能不能送给我这个老头子?”贾瑜之前听人说起过,这位老者是翰林院学士李昶。
他连忙拱手行礼,说道:“李大人过奖了,您若是喜欢,尽管拿去便是。”
李昶笑着接过,说道:“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我原本都不想来这诗会,可一听说写出《水调歌头》的贾公子要来,就忍不住过来瞧瞧。
之前我还纳闷,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怎么能写出那么好的词,现在亲眼看到您现场作诗,我是彻底服了。”
大皇子这时也笑着走了过来,说道:“李大人,您可真是好运气,把这首好词给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