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保胎-水蒸初生蛋

非遗传承人 王者近水 1124 字 3个月前

还有这等好事?周灵因家贫,两个弟弟无钱读书,被父亲卖入朱员外家里为婢,在这期间,承蒙朱夫人看重,跟着学了些数字记账知说。她的头脑里始终都有一个想法,识字能改变命运,这次,朱夫人派她到侍月楼,就得益于她识得数字,会记账。听得冯二夫人肯教她识字,兴奋得都有些结巴了,忙跪下叩头道:“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

冯二夫人忙扶住她,不让她跪道:“折杀姐姐了,这些天姐姐多受你的照顾,今后依赖你的还多着呢,我们就以姐妹相称吧,我教你识字,你教我做菜。”

周灵再拜道:“夫人是什么身份,小女子怎敢偕越?”

“什么狗屁身份,不明不白的跟了个男人。”她有些生气地道:“妹妹将来的造化肯定比姐姐更好。”

周灵不再推辞,两人从此以姐妹相称。古时青楼的台柱子都有两把刷子,断文识字,琴棋书画等等,无所不精。冯二夫人是这出身,自然也精通这些。学字从写信开始。周灵口述了内容,让冯二夫人帮忙写成家书,然后,用毛笔弯弯扭扭地抄写了一遍,叫人捎给两个弟弟。信中写道,她在潘滩过得很好,积了些银子,这些天又新认了一个姐姐,姐姐对她极好等等。

仙居县巴掌大的地方,来回距离不远。第三天中午,周灵听到门口有个熟识有声音在叫她,出来一看,正是她的弟弟。因为有了银子,父亲打算把他送到桐江书院读书,所以连夜赶到潘滩。

“姐姐,父亲看到信后极为开心,庆幸姐姐一辈子总是碰到好人,我们家养了几十只小母鸡,这一篮是初生蛋,最补身子了,父亲叫我带给你送给新认的姐姐。”弟弟叽叽咯咯地说个不停道:“以后,弟弟就在书院读书了,肯定考个功名出来,光宗耀祖。”

弟弟拿着银子一奔一跳地交学费去了。她把十几个初生蛋拿到厨房。初生蛋也称为开窝蛋或初产蛋,是小母鸡在开产前三十到六十天内所产的第一窝蛋。这些鸡蛋通常较小,且由于是母鸡的初次产蛋,其营养含量通常比常见的鸡蛋更高。初生蛋是小母鸡在发育后所产的第一窝蛋,每只鸡平均需要积蓄三到九天的营养才能产下一枚小鸡蛋,这体现了鸡蛋的精华。

“姐姐,今天我给你煮三个初鸡蛋吧,这个最补身了,我弟弟说了,这是他特意送你的,感谢你教我识字。”周灵兴奋地说道:“弟弟也进入到桐江书院读书了,我家也出了个读书人了呢。”

“你有几个弟弟啊,都是男的吧?”这话一出,冯夫人自个都笑了,天底下哪有弟弟是女的。忙改口道:“我说的是都进书院读书了吗?”

周灵怔了怔,对了,二弟进书院了,三弟还留在家里呢,一个是钱不够,另一个是如果两个弟弟都进了书院,农活就只能父亲一个人干了,也忙不过来。一时之间,她默不作声。这是贫苦的农家人的悲哀,虽说两兄弟一样的聪明,但面临选择时,机会只能给予一个,不是几个小钱就能解决的。

冯二夫人给她出主意道:“你跟师傅说一声,叫弟弟在农闲时在这里打个零工呗,反正这里缺人,叫谁不是叫,于其叫一个佰生人,不如叫亲人。”

宋时打零工虽赚钱,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却不如有土地的农民,周灵想了又想,又一次陷入沉默中。

“妹子,我说你傻不傻啊,就算你家有二十亩地,一亩地收二石粮食,种地一年才四十石,一家人活死忙活,不过二十两银子。到这里打个零工,机灵点的店小二,一天的小费就是百多文,一个月就五两银子,比一家人的种地收入还高好几倍呢。有了钱,不能卖地雇人种啊。”

冯二夫人是青楼出身,对钱的事算得比谁都精。听得周灵是怔了又怔,脑袋瓜都想糊涂了,道:“谢谢姐姐指点,妹妹感觉自个的心思都不够用了,让妹妹好好地想一想。”

说完,拿起三个初鸡蛋来到了厨房。师傅正在厨房中思索,如何给三位夫人做几个新菜,打出自个的口碑,看到周灵把初鸡蛋放在水里煮,忙禁止道:“是给冯夫人吃的吧,师傅传你一个简单的做法,保证比水煮好吃得多,并且,更加补身子。”

说完,拿来一个小碗,加了水、料酒、盐与数滴香油后,再把鸡蛋打入,搅匀,用勺子捞去浮沫,又拿一个盖子给盖上,放在蒸锅里用中火蒸着,过了一支香时间,启锅盖,拿掉盖子,撒上葱花与酱油,对她说一声道:“好了,你可以端给冯夫人了。”

周灵看了一下,淡黄色的,端起来时,还在轻轻地晃着,如黄玉流光,色泽十分漂亮。以前,自个也曾给朱夫人蒸过蛋,好象环节都一样,可蒸好后里面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孔,究竟差在哪儿了呢?

《不如归去,水蒸蛋》

食当至简,

鸡蛋打散水搅匀。

食盐香油中火蒸,

两片香葱数滴油。

食当至简。

这蒸鸡蛋看着极简单,吃着是又滑又嫩,还带有一种特殊的、有如新生婴儿刚洗了澡般的香气,味道简直是一口入魂。杨夫人与瑜二夫人又一次过来,尝了一口后涎着脸问周灵道:“你家还有不,给我们也带几十个。”

集市中,也有农妇挎着竹篮叫卖初生蛋的,一次满满的一篮。古时候没人办养鸡场,家养的农户多是三五只,大户人家几十只,满满一篮初生蛋不是一户农家能出得起的,明显的骗人。周灵父母为什么养了十几只,是因女儿到了侍月楼当主事,收入高了,家里为了过年请村民。就几十只小母鸡,初生蛋一生只一只,已许给冯二夫人了,哪有剩余?周灵摇了摇头。

两位夫人带婴儿去了,周灵与冯二夫人在房间里商量剖释为什么师傅的蛋蒸得这么滑嫩。冯二夫人也想不通,自个在春花楼当台柱子时,吃过的蒸蛋不少,可每次都是如发酵的面团,里面充满了无数的小孔,尝着没这么滑。这中间又藏着什么诀窍呢,会不会是因为蒸的是初生蛋?

突然,周灵一下子站了起来说道:“我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