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货币体系

货币诞生的意义在于脱离以物易物的时代。

一旦货币脱离了这个初衷,成为敛财和剥削的工具,那造成的问题远比其它政治问题更难解决。

朝廷滥用铸币权、私人铸币、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货币数量少于实际需求导致通货紧缩、囤积货币操控兑换比率等等,都是经济出现问题的表征。

由浅至深,先从古代使用最多的货币铜钱开始说起。

最浅显的一点就是,铜钱的开采和铸造成本太高。

古代采矿技术有限,寻找矿脉、挖掘矿石等工作主要依靠人力。

需要消耗众多劳动生产力,并为工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和工具,以国家这个体量和货币需求量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有了铜矿石后还要冶炼。

冶炼铜需要消耗庞大的燃料,古代主要是木炭,大量的树木砍伐会导致森林资源的消耗,增加一笔隐形成本。

并且,冶炼过程中还需要消耗一定的其它资源使铜变成可以使用的铜钱。

比如铅可以降低铜的熔点,使铸造过程更加容易,容易成型。

锡可以提高铜钱的硬度和耐磨性,让铜钱在流通过程中不易损坏。

防伪印字等工艺支出都不必说了。

诸上成本就已经让铜钱带来的价值,很大一部分消耗在了制造成本上。

如果将铜钱对标的市场价值定得过高,那么一定会面临私人偷铸货币,尤其铜钱的铸造基本没有多大的技术难度。

价值标的过低,朝廷开支太大自然难以为继,相应的朝廷靠铸币获取的收益也就不多。

再有制造成本过高就会导致货币供应不足,进而货币紧缩,市场没有足够的钱流通,百姓不得不以物易物,商业无法发展起来。

更深一层的影响,就是开采和冶炼金属的生产能力被用来大量铸造铜钱,铁器这类真正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战争能力的金属就不能得到更多产量。

说完铜钱制造成本,再说铜钱本身的缺点。

铜的重量很大,在王朝铸造了足够多的铜钱后,其价值就会比较低。

在进行大额交易时,需要携带大量的铜钱,非常不便。

比如汉朝一匹普通丝绸价格就达到了几百枚至上千枚铜钱不等。

以一千枚五铢钱算,重量便达到了七八斤。

日常出门在外很难携带这么多的铜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