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刘暮是说在一楼有几个熟人,可以住一晚。
离开基地几条街,刘暮从黑桃A空间摸出一辆少了轮子的卡车和轮子,原地上组装好,开着就往海城去了。她的目的地并不是市区,而是靠近市区的货运码头。
公路跟铁路并排修建,都是沿着海岸线,因为货运量巨大,公路足足有十车道。几十年前这条滨海公路修建的时候,那可是轰动全国的大事,也打响了该区域对外开放的第一枪。
这么多年过去,又经历了这一场高温,依然没有损毁太多。
海城是南方滨海城市,每年降雨量巨大,对雨具的需求仅次于拥有长达三、四个月梅雨季的江南。
也是巧合,刚才跟那个自称是贸易公司出纳的大姐闲聊,得知他们就是做雨棚雨具出口的。成品从中部一个轻工业城市运到海城码头,然后经过他们的手在本省分销一部分,其余的出口。
灾难发生的前一天,他们刚好有一批货物进港,放在租用的码头仓库里还没来得及运走。
拿走这些东西,刘暮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拜托,都末日了,谁拿到就是谁的,放在那里也只会在接下来的灾难中损毁。
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怕码头也起了火,自己白跑一趟。
车在路上走了差不多三个小时,老远就看到黑幢幢的码头,垮塌的塔吊,无数的集装箱,仿佛一个个赛博怪兽一般立在黑暗之中。
海风很大,远光灯中也没看到大面积火灾的痕迹,只是附近时不时传来一两声不明动物的嚎叫,有些骇人。
刘暮把车停在仓储区域,这里面积巨大,她只能下车寻找。
本以为那位大姐口里的小公司是真的小,可她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对方说的仓库。
望着连在一起的五座仓库,刘暮再次觉得对方可能并不是谦虚,而是不想暴露自己怕被人惦记。
“这么大的货量,怕不是个大老板?”要真只是出纳,多少会为自己在大公司工作而自豪吧,什么人明明公司很大却开口就说小,只能是公司的老板!
她还真没注意过这个公司,毕竟人家又不卖废品,在国内分销的货也少,跟她怎么都扯不上关系。
码头临时仓库并不是砖石建筑,是那种一看就很厚实且好拆移的铁皮,表面不少油漆都变得焦黑脱落。刘暮当然打不开那巨大的电动门,只能找紧急通道,或者小门之类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