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的出现,吓退了媒人,吓退一个,又一个。
这位老人比叫花子还不如,不但衣衫褴楼,而且头面生疮,样貌骇人地昏倒在他的包子铺前。
他没有半点嫌弃,当下将老人抱进屋里,又请来郎中为他医治。
三个月后,老人的病好了,吃饭却变得挑剔起来,一日三餐,顿顿都不能重样。他并没有生气,更没有怨言,无论多累多忙,都是亲手做好了,笑着端给老人。
半年后,老人去世,给他留下一张秘方,一张炖羊肉的独家秘方。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包子铺改头换面,成了羊肉馆,生意更加兴隆。
很快,他娶妻生子。
在时代的变迁中,羊肉馆几度关张,那张秘方却一直被秘而不宣地保存着。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来,羊肉馆在“弥勒佛”的父亲的手里,生意做得蒸蒸日上,规模不断扩大。
“弥勒佛”的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接手“好再来”不久,大胆地开启了连锁盈利的模式。
很快,他的连锁店开了一家又一家,由县里开到了市里,再由市里开到了省里。
不知从何时起,兮合小城里注重养生的群体已经趋于年轻化,养生的队伍陡然壮大,喝羊汤吃羊肉成为首选,尤其是在夏季入伏和冬季交九之后的那段日子里。
七月流火,八月授衣。
天气虽已渐渐转凉,时令尚在三伏之中。
吃羊肉,喝羊汤,既进补又排毒,兮合小城的人们吃兴依然不减。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小夫妻,他们不必再以石头剪刀布来论输赢,决定今天谁来做饭?明天谁去洗碗?一碗羊肉泡大饼,爽快地端起来,美美地吃下去,多出来的是舒服,省出去的是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每年的伏天到了,小城的男女老少,凡是喜欢吃羊肉的,只要荷包允许,隔三岔五的,都要进一次羊肉馆,连肉带汤可劲地饱餐一顿,或吃的红光满面,或吃的面若桃花。
方子圆的车开到“好再来”时,还算是晚饭的时间。
“好再来”的楼上楼下、院里院外,每张餐桌上的客人还是满满的。
几个小伙计跑上跑下,不时穿梭在餐桌间,给客人的碗里添入热气腾腾的奶白色的羊汤,而肉案前排队等候的顾客还在长龙般拉长。
方子圆抱着涵妤从羊肉馆出来时,身后跟着一个十几岁的小伙计,他手里提着一个大号的泡沫保温箱。
方母一个人坐在车里,早已等得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