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顾的坚定支持下,往后的日子里,我一门心思都扑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比武上。
我和杨浩就像扎根在了团里,每日都与其他团领导围坐一处,会议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摊开在桌上的,是密密麻麻的战术图、人员分析表,我们反复推演,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为了更精准地制定策略,我们深入训练场,观察每一位战士的训练状态和特长。看到战士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眼神中却满是坚定,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他们的拼搏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必胜的底气。
对于这次大比武,作为团长的我,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带领团里所有参战人员,一路过关斩将,赢得最终的胜利。
这个目标,如同高悬的战旗,时刻激励着我。我深知,这不仅是一场荣誉之战,更是对我们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考验。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倾尽所有,让我们团在比武场上绽放最耀眼的光芒,不负战士们的付出,不负老顾的信任,为我们团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
没等多久,军区的演习文件就正式下达。
文件沉甸甸地落在我手中,仿佛承载着千钧的重量,打开它,有关于这次全军区大比武的详细方案便映入眼帘。时间、地点、考核项目、评分标准……各项细则罗列得清清楚楚,每一个字都透着不容置疑的严肃。
我不敢有丝毫耽搁,心急如焚地四处寻找杨浩。在训练场的角落,我终于发现了他的身影。他正专注地指导着战士们训练,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杨浩!”我大声喊他,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
他闻声转过头,看到我手中的文件,立刻心领神会,快步朝我走来。
我们找了一处安静的地方坐下,摊开文件,逐字逐句地研读起来。每一个关键信息,都引发我们热烈的讨论。
“你看这个考核项目,对战士们的协同作战能力要求极高,咱们得调整训练计划。”我指着文件上的一行字说道。
杨浩皱着眉头,认真思考片刻后回应:“没错,而且时间紧迫,从明天起,增加模拟演练的次数,着重打磨配合的默契度。”
阳光渐渐西斜,拉长了我们的身影,可我们浑然不觉,我俩就这样瘫坐在路边,全然不顾周围来来往往的嘈杂,就着手中的文件热烈地讨论着。
起初,我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次比武大概率和之前一样,着重考察每个士兵的单兵素质,毕竟过往的经验让我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
可当我们仔细研读文件细则后,才惊觉这次导演组的思路完全不同,竟反其道而行之,把演习的核心重点放在了团体作战上面。按照方案,所有参训人员最终会被打乱重组,融入全新的整体,参与到最后的实战演习里。
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这之前,所有考核科目又都是以参训单位为小组进行的。
这意味着,既要保证我们团内部成员在前期考核中配合默契、发挥出色,又得提前为之后的人员打散重组做准备,让战士们适应不同团队的作战节奏。
这样组合式的复杂考核过程,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头一回碰上,毫无经验可借鉴。
杨浩眉头紧锁,神色凝重,率先开口:“这可棘手了,前期以单位为组考核,得把咱们团的优势最大化,可后期人员打乱,战士们又得快速适应新队友,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我点了点头,心里也是沉甸甸的,沉思片刻后说:“当务之急,得加强团队协作训练,同时培养战士们的应变能力,让他们不管在哪个团队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一边讨论,一边在文件上勾勾画画,试图从这复杂的规则里,寻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
我俩这手上一直没停,不停地在手中的文件上写写画画。来来往往不少士兵从我们身边路过,全都将注意力放到了我们两个的身上,然而我俩却全然没有在意。
这样精神高度紧张的讨论在进行了大概一个小时之后,我们自认为脑子实在转不动了,需要休息一下。我和杨浩都停了下来,望着不远处成茵的树木,闲谈了起来。
杨浩叹了口气,满脸无奈地问我:“你说这次演习是不是顾副军长负责的?”
我下意识地举着手中的文件晃了晃,而后嘴角上扬,带着几分调侃地笑着对杨浩说道:“这么损的招,不是他还能是谁。也就我爸能想出这种让人又头疼又不得不服的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