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阿美莉卡房产上涨的动力不足,短期借贷利率升高。次贷还款利率也会大幅上涨,购房者的还款负担一样会增加。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此种贷款就存在高风险、高收益,如果对方履约好,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你不好,那么我们大家都跟着遭殃。那按照逻辑关系,最多就是银行不好过,怎么会引发大面积金融危机呢?那么接下来就需要了解金融资本的骚操作手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首先第一个出场的名词就叫杠杆:很多投资银行与金融机构,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就采用几十倍杠杆的操作。就比如一个投行自身的资产价值是20个亿,加上40倍杠杆就是800亿。你可以理解,这家投行以本身20个亿的资产为抵押贷款借贷800亿的资金流,用于市场的投资行为。
如果投资项目利润是10%,那么就是80亿的资金。与这家投行本身的资金而言,这已经超出他原本的资金4倍,也就是400%的利润。反之亦然,你如果亏损10%,那么就不但把自己的老本20亿美元输掉,还要倒欠银行60亿。
当然了,在日常的操作中,银行不会傻到让你倒欠银行60亿,而是快要输掉20亿后,银行就会提醒你追加保证金,如果不能满足,将会给你强制平仓卖掉处理。股市、期货和债券都是这么操作的。
第二个出场的名词叫CDS合同,就是信用违约互换。当投行A认为杠杆操作风险高的话,按照正常的流程规定,银行不会轻易的给你这样冒险操作。那么有金融者开始想另外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投行A为了降低杠杆风险就找到机构B,这个机构B可以是银行、也可能是投行、又可能是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个时候,A就和B说,你来帮助我的这个贷款做违约保险行不行,我每年都可以给你支付九千万的保险费,可以签约10年,这样的话,总共就是9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的话,这笔保险费就全部是你的。假如违约的话,你要给我赔偿违约费。
所以投行A就这样考虑,如果我没有违约,我就可以赚80亿,这里面拿出9亿支付保险,我还可以赚71亿。如果我已经违约了,反正还有保险公司来兜底。总结一下,对于投行A来说,这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过机构B也不是一个傻子,按照正常流程手续还要做一个评估。
于是拿着这些资料回去做一下投资统计分析,如果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的话,做100家这样的生意,总计就可以赚到900亿的保险费。如果其中有一家违约的情况,赔付80亿完毕后,还可以赚到820亿。如果违约三家的话,还可以赚660亿。于是投行A与机构B得到违约率达到1%的情况,就开始成交,并认为双方都赚麻了。
接下来第四个出差的名词诞生了--CDS市场。机构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后,那么机构C就发现好家伙原来还有这样的好事情,不行我要去和机构B沟通一下。于是机构C就和机构B说了。“兄弟,你把这个100个CDS单子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我都可以出价3亿,总共300亿,怎么样?”
于是机构B就在想,我要拿到这去风险后的660亿需要花费长达十年时间。现在这么一转手,立马拿到300亿,而且没有任何风险,这种好事情为什么不做。经过财神爷的思想斗争,回答道。“好吧!谁叫我们是好兄弟,一般人我还不卖给他。但是你今晚必须请我大宝剑一条龙服务。”
“那都不是事,包在我身上。”于是机构B和机构C进行了交易。这样机构C就把这个‘利润’和风险转移到自己手上。这样一交易,CDS就变成了一块块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像股票一样全部流入到金融市场上,可以交易,也可以买卖。而机构C也不傻,坐等十年时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