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灯光柔和地洒在每一个角落,像是给这个重要的场合蒙上了一层温馨而庄重的纱。
孙连城深吸一口气,怀揣着满心的热忱与期待,缓缓走上讲台。
他的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承载着科研团队多年的心血与梦想。
站定在讲台中央,孙连城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位专注的脸庞。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介绍:“各位朋友,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的是我们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研发历程,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故事。”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画面切换到了世界能源现状的图表,各种能源消耗数据和环境问题的数据触目惊心。
“大家都知道,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全球发展的瓶颈。传统能源日益枯竭,而对能源的需求却在不断攀升。同时,因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
孙连城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会议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敲击在听众的心坎上。
画面一转,出现了各种电池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场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和供应方式,其性能的提升变得至关重要。我们的目标,就是研发出一种能够突破现有技术局限的高性能电池,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项目应运而生。”
孙连城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神色,那些艰难的研发初期画面在脑海中浮现。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材料的选择。”
孙连城说着,大屏幕上出现了几种常见电池材料的对比图。
“我们需要一种既能保证锂离子高效传输,又能在复杂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材料。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全球各地寻找可能合适的材料样本,进行了数以千计的实验。”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韧,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日夜奋战在实验室的日子。
台下的听众们都全神贯注地听着,眼神随着孙连城和大屏幕上的画面移动。
侯亮平手中拿着笔,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录着,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他在心里想:“这些信息或许能和之前调查到的一些线索联系起来,如果他们真的是为了科研突破,那之前的怀疑可能真的有偏差。”
他更加专注地聆听,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孙连城继续说道:“在材料确定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优化电池的结构。
我们要让锂离子在聚合物电解质中能够更加顺畅地移动,同时还要保证电池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就像是搭建一个复杂的迷宫,要让每一个通道都恰到好处。
我们的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但我们从未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