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偃师典故崔皓说

三国:兴汉 红落 1775 字 2个月前

对于一般臣子,能为天子骖乘,可是莫大的荣耀。

尤其崔皓这种,既不是天子亲信的中朝官,也不是边疆大员,更不是紧要位置的两千石。

但此刻的崔皓,却是心中惴惴不安,没有丝毫的荣幸。

天子毫无征兆的来到了太后的汤沐邑,还要他骖乘,这怎么看,都有文章在。

刘辩看着提心吊胆的崔皓,不由得笑了起来,道:“崔令,何故如此紧张,你可是名士。”

崔皓尴尬的擦了擦额头,道:“陛下圣威下,臣自然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刘辩懒得再纠结这些废话,想了想,于是先开始聊起家常:“崔令哪里人,家中阿翁高堂还在?”

“回禀陛下,臣父寔,建宁三年(公元170年)故去,阿母尚健在。”

寔,崔寔,崔寔是太尉崔烈的族弟。

崔皓是崔寔的儿子。

刘辩脑海中闪过太尉崔烈族弟崔寔的记忆。

由于崔寔距离汉末稍远,所以记忆不多,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崔寔写过《四民月令》。

这是两汉期间着名的指导农业的书籍,与《泛胜之书》齐名,可以说是豪绅地主经营庄园的手册。

甚至有人说,他更像是地主家的日记,每个月该做什么都记载的清清楚楚。

庄园的经营由宗族、亲戚、宾客提供劳动,种植多种作物;放养多种牲畜。

还有专门的学校教习各种手工业、纺织业、制造业等等。

以在庄园中达到自给自足,闭门罢市,形成一个小的生态单位。

从他的治国理念来说,以农为本位,拒绝商贾,算是顽固守旧。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四民月令》确实是指导农业发展的书籍。

这不,太后应该是听说崔皓种地经营庄园搞的好,于是特意征辟他来做偃师令,负责管理私邑。

如是想着,刘辩于是问道:“这偃师邑有多少良田和农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崔皓:“......”

他犹豫了一下,想起丁冲之前说的话,暗想天子和太后的私事,也不是自己一个令可以置喙的。

于是开口汇报:“启禀陛下,计有良田八十七万六千三百一十五亩,合八千余顷;池塘......”

他刚开了个头,就把刘辩给愣住了。

良田八十多万亩,还在雒阳周边......这不收来屯田,简直是暴殄天物!

至于阿母何太后,她要这么多地也是浪费......

得找个什么理由呢?

如是想着,他连崔皓后面说的什么都没听清楚:“......僮仆一万三千二百八十三户,男丁两万八千......耕牛四千四百二十头,骡马八千三百四十二头,......鸡鸭鹅猪狗无算......”

说起偃师邑的一切,崔皓可以说是如数家珍,当然其中隐藏些人口和牲畜也是有的。

刘辩的思绪回转,正听到崔皓说收成:“今年麦子收成八十万石......已售出七十万石,得钱......”

“等一下!”

刘辩打断了崔皓的话,“收成八十万石,怎么会售出七十万石呢?”

按照他的理解,亩产大约一石没什么,太后的私邑不用交税赋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