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九边塞王

李善长向前两步拱手道:“陛下要更制事先未与我等商议,猝不及防之下难免出错。臣等请陛下三思。”

他的当朝宰相统领百官辅佐天子,按照朝纲:皇帝诏书是要经过中书舍人起草再经过他这个宰相颁发各部衙门才是正式诏书。

不然只是中旨,六科给事中是有权利封驳圣旨的。只是洪武朝没人敢做。

翰林院侍讲学士,太子赞善大夫宋濂拜道:“陛下汉景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犹在昨日,望陛下三思。”

参知政事胡惟庸俯身拜道:“陛下如此大事不应仓促而就,与朝堂诸公商议万全之策可避免日后祸端。”

一旁的朱樉一直以为历史上的胡惟庸是个攀附皇权的幸进小人,听了他这话有点刮目相看。看来能当到宰相的都有两把刷子。

杨宪被处死后,被召回的忠勤伯汪广洋跪拜道:“藩王手握兵权难免尾大不掉,请陛下三思。”

御史大夫陈宁跪拜道:“陛下颁布法令不应越过中书省于礼不合,臣请陛下三思。”

御史中丞涂节跪拜道:“我大明重开大宋天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臣请陛下虚怀纳谏。”

除了因杀李善长的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被罢免在家的刘伯温,当朝的淮西籍文武官员全部站在李善长一边。

看到朱元璋脸上阴晴不定,他知道历史上的腥风血雨终于要来了。

朱元璋背着手走下御阶来到李善长身前就这样静静看着他。

两个人是搭档二十一年的老伙计彼此心知肚明,不到一刻钟,被盯得发毛的李善长退后一步,放下头上的官帽道:“臣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未免耽误国事。臣乞骸骨。”

李善长白发苍苍俯首贴地,朱元璋面无表情吐出一个字“准。”

李善长叩头谢恩越过满地黑压压一片跪倒的百官,走到宫门前别有深意的回头停住脚步。

朱元璋和李善长离着数百米隔空对望,他们曾是创业路上并肩作战的伙伴,彼此都心知肚明今日之后便是水火不容的政敌。

朱元璋笑着招手道:“韩国公劳苦功高,为我大明呕心沥血为开国第一功臣。特赐丹书铁券,除十恶不赦之罪外可免死两次。”

太监端着用黄绢盖着檀香木盒放在李善长手里,李善长双膝跪地高举着哽咽道:“臣李善长谢主隆恩。”

他走的时候步伐轻松,只有朱樉知道这哪是保命符分明是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