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看下来,古卫也没发现几个合适的,只能又对高欢问道:“咱们的征兵政策,给这些人说过了吗?”
“说了啊!”高欢扳着手指数道:“咱们是代崖州招兵,但就在本地服役,不用去崖州。每月有军饷、每天能吃肉、战死战伤有抚恤、退伍安排工作、子女安排入学……哦,对了,退伍兵还可以申请承包土地。你看到了,公社所有人都报名了。”
“这些人都已经报名了?”古卫先前可没想到这些投军的积极性能有这么高。
“我要是跟他们一样,很可能也会报名参军啊,毕竟待遇那么好。”高欢叹口气道:“不过你也别高兴得早,说不定他们眼中的当兵吃粮就跟明朝的屯军是一样的。”
“所以这些人以为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当农民而已?”古卫这才恍然大悟,这个时代的屯田兵几乎已经跟农民划上了等号,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不管是在公社当社员还是去投军当兵,反正都是种地,待遇却大不一样,那为什么不选一条对自己更有利的出路呢?
这样一来,古卫觉得军警部先前对于兵源的乐观就越发靠不住了,除了身体素质之外,这思想素质也相当堪忧。如果大量招收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去当兵,前期的思想工作恐怕要比预计的程度困难得多。
虽然农场公社的人报名积极性很高,但古卫出于顾虑,并没有在这里大规模收人,最后只精挑细选了不到二十人出来。就算这样,古卫对于自己挑选的这点人也不甚满意,看着这群瘦弱的青年,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叹气再叹气。
当天下午,不甘心的古卫又跑了一趟盐场公社,但这里的状况比农场公社也同样好不到哪里去,大部分人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状态仍和古卫的要求相差甚远。唯一能让古卫觉得比较欣慰的是,这里的社员是以榆林渔村的村民为主,所以对穿越众的认同度更高一些,也有人敢大着胆子跟古卫交流几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比如公社管委会特别助理于大山就凑过来畏畏缩缩地问了一个很要命的问题:“长官,你们这样公然招兵,是不是……打算……造反?”
古卫倒抽了一口冷气道:“于大山,你能想到这个问题,思想觉悟倒是很高啊!”
上午去农场公社的时候,那些人可没谁向古卫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或许有些人是想到了也不敢问。军警部当然也没有指望那个“代崖州招兵”的借口能糊弄住所有人,总有一些聪明人能看破这中间的猫腻。只是古卫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是一贯老实巴交的于大山先提出了这个问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