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出兵冀南!

在唐刀的建议下,八十集团军花费数月功夫,对根据地内的地主、士绅都进行了甄别,但凡有和汉奸、日寇联络者,都进行了无情镇压。

这种镇压,也极其有效的震慑了那些两面派和骑墙派,除非他们抛弃家业去到日军占领的城市里,彻底成为日本人的顺民,否则就必须和根据地的民众们站在一条战线上。

战争中的站队选择,比政治斗争的站队还要更残酷,只有生、死两条路可选。

消灭日军的耳目,使日军变成瞎子,而自己遍撒观察哨,日军只要兴兵出城,村乡里的驻军就能很快得到消息,并根据日军兵力做出战术调整。

这对首次成为一方指挥官的各连连长们来说,是一次大考,只是,没有及格和不及格,只有生和死!

另外,除了这些撒出去的精锐官兵,辅助作战的工具和战术也很重要。

地雷和挖掘工具也将会根据地形不同,发放到各地军民手中。

位于山区的,就以大量地雷封锁山道,两个辎重连此次携带的2000颗地雷和2000把挖掘工具不过是唐刀计划中的一小部分。

位于大口子洞镇的四行团军工厂已经停止其他各式枪支的制造,转而生产各式地雷。

压发雷、绊雷、拉雷、字母雷.....花样层出不穷的地雷是曾经抗日军民的智慧结晶,唐刀一个不拉的都将其变成现实。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陶罐、石头、木头做壳,黑火药做爆炸物的土制地雷,而是一爆炸就杀伤一片的正规地雷。

根据唐刀的要求,这一生产,就是20万枚!

如果不是担心战后的清扫问题,唐刀能将地雷埋遍整个冀南!

而位于平原地区的,除了埋设必要的雷场外,挖掘和利用地道展开对敌斗争也是极其必要的。

曾经时空中冀省平原上的抗日军民为了解决地道里的缺氧、通风和饮水难题,想方设法将地道的通风口与地面上的建筑物、自然物,如烟囱、水井、墙顶等巧妙结合起来,在村边、街道、院落修筑了掩体和射击孔,并将其与地道连接起来。

到后来,各抗日村镇逐步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

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

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

但是,抗日军民在战斗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地道,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等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

同时在洞口修筑陷阱、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并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

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坚固地下堡垒。

位于峰峰煤矿的‘一号实验室’就受命大量利用钢铁制造各种挖掘地道工具,并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向八十集团军提供。

在新年前,平原上各村镇地道的设计和规划都已做好,新年过后第三天就已经在八十集团军组织下开始了挖掘工作。

百胜率领的工兵连此时也不再只是昔日的200多人编制,在升格为副营级单位后,工兵连编制一举突破580人,总共拥有7个工兵排。

正好,每个工兵排协助一个步兵连,在村乡指导并参与地道的挖掘构筑工作。

只要多天骏这货还像曾经时空一样磨磨唧唧,半年后等待他的,平原上是密如蜘蛛网的地道,山区则是落脚就有可能没腿没脚的雷场。

而抵达紫山预定位置的唐刀,也见到了早已苦苦等候自己多时的顶头上司。

看着一脸菜色就穿着一件打着几个补丁黑色棉袍犹如一个乡下教书先生般的少将级公署主任带着几分委屈表情向自己奔来,仿佛终于找到了组织一般,唐刀笑了。

“王长官,好久不见!”

。。。。。。。。。。。。。。

PS:嘿嘿,每天日常宣传小女新书《边界漫游者》,兄弟们多支持,感谢感谢!